了哥王化学成分的研究

来源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ajian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现代化学理论和分离分析技术,结合物理化学方法,对了哥王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同时为进一步阐明该中药药理毒理作用机制,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奠定基础。 方法 依次以石油醚、二氯甲烷、丙酮、甲醇为溶剂,利用索氏提取器对药材进行了提取,应用硅胶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制备薄层及重结晶等手段,对了哥王的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根据其物理化学性质并运用UV、IR、ESI-MS、NMR及2D-NMR等波谱方法,参考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对所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从分离得到的18种化学成分中,初步鉴定出其中15种化学成分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正十八烷醇(1-octadecanol,Ⅱ)、29-廿九内酯(29-nonacosanolideⅢ)、豆甾醇(stigmasterol,Ⅳ)、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Ⅴ)、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Ⅵ)、daphnogitin(ⅤⅡ)、edgeworin(Ⅷ)、西瑞香素(daphnoretin,Ⅸ)、西瑞香素7-O-β-D-葡萄糖苷(daphnoretin-7-O-β-D-glucoside,Ⅹ)、黄花夹竹桃黄酮(thevetiaflavone,Ⅺ)、(+)-medioresinol(Ⅻ)、胡萝卜苷(daucosterol,β-si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ⅩⅢ)、葡萄糖(D-glucose,ⅩⅣ)、蔗糖(sucrose,ⅩⅤ)。 结论 正十八烷醇(1-octadecanol,Ⅱ)、29-廿九内酯(29-nonacosanolideⅢ)、豆甾醇(stigmasterol,Ⅳ)、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Ⅴ)、daphnogitin(Ⅶ)、edgeworin(Ⅷ)、黄花夹竹桃黄酮(thevetiaflavone,Ⅺ)、(+)-medioresinol(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西瑞香素7-O-β-D-葡萄糖苷(daphnoretin-7-O-β-D-glucoside,Ⅹ)为首次从该植物根中获得,daphnogitin(Ⅶ)、edgeworin(Ⅷ)为一对同分异构体,化合物Ⅶ、Ⅷ的获得增加了了哥王中以醚键相连的双香豆素的数量,同时使香豆素类成为了哥王中继黄酮类、木脂素类之后的又一类数量较多的化合物。
其他文献
中草药芡实(Euryale ferox)属于睡莲科(Nymphaeaceae)芡属下的唯一品种,因其果实上的花萼成熟退化后形如鸡喙,遂有“鸡头米”之称。芡实,最早记录源自于《神农本草经》,因其味甘、涩,中医将其归于肾、脾二经。芡实具有补脾固肾、涩精止带、开胃止泻的功效,民间自古亦有煮食芡实粥的习俗,因此芡实可谓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补品。本文以芡实种仁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醇提物和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进
1.研究背景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是指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组织或细胞内氧化与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各类自由基,如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以及活性氮自由基(Reativenitrogen species, RNS)无法及时被清除,而在机体内或细胞内蓄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从而导致组织损伤的过程。人体在持续氧化应激状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
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是引起艾滋病全球性流行的主要病原体,HIV感染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P24壳体蛋白(capsid,CA)是HIV-1早期感染的一个重要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