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大学日益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围绕着大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有效率地保证大学实现其创造知识、传承知识与服务社会的目标?本文从大学的理想出发,分析影响其组织目标实现的因素,并将视角转向大学的治理结构,探讨大学的权力应该如何配置,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组织的效率。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到来,我国大学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和约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大学当然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独善其身,大学内部出现了诸多方面的问题,如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与配置的不合理、科研水平低下、教学投入不足、学术腐败严重等等。那么是什么在影响着大学的组织效率?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大学难以具备提高其组织效率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但另一方面,大学处于高等教育市场中,面临着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现状,大学也处于公共管理与公共财政改革的环境中,并且大学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于责任与效率也是有所追求。因此,大学应关注组织的效率。大学的组织效率应与大学的组织目标相一致、与大学的价值标准相统一,是大学各类关系和活动效果的综合体现。作为一种特殊组织,大学的目标与理念不是自发实现的,需要一系列的有效制度安排来实施。研究现代大学效率问题旨在通过最优制度安排以实现大学的目标和理念。组织是权力的前提,同时也构成了权力关系得以展开的空间和场所。从组织内部来看,制度安排的核心在于权力结构的安排。大学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这些利益相关者对于大学有各自的要求和权力。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专家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将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归纳为十类;根据他们对于大学的要求和权力的重要性、紧急性和主动性的分析,将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并从核心利益相关者这一层次出发,将大学的权力主体划分为以政府和校长为代表的行政权力、以教师为代表的学术权力和以出资者和学生为代表的第三方权力。大学的各权力主体在履行自身最大化偏好行为的同时,需要相互合作,而合作中又存在着大量的冲突。各权力主体之间的博弈成为研究大学权力结构的关键。由此,大学权力结构的分析围绕大学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博弈而展开。文章分别构建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在完全信息下的混合战略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得出了混合战略博弈的纳什均衡以及多阶段重复博弈声誉模型的解,并选用相关的面板数据和相应的计量技术,分析验证了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组织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相对大小及其对大学效率的影响。上述研究显示出,大学权力结构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对大小的不同将对大学的组织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前我国教学科研型大学中,学术权力的边际贡献比行政权力的贡献大,即扩大学术权力的作用要比扩大行政权力的作用大。据此,文章提出了大学权力制衡与完善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制度、以法制权,加强监督、以权制权,强调自律、以德制权;提升学术权力、保障学生权力、凸显第三方权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