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拉曼光谱技术的不同Wx蛋白缺失小麦籽粒的内部结构分析与品种鉴别研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j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重要的农业作物,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淀粉是小麦籽粒中的主要物质,占籽粒干重67.5%-75%。六倍体小麦中有3个糯质基因位点与直链淀粉合成有关,位于小麦染色体上编码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称为Wx蛋白。Wx蛋白有3个蛋白亚基,即Wx-A1、Wx-B1和Wx-D1,由于Wx蛋白的表达或缺失,会导致小麦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以及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产生差异,而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因为分子结构上存在差异从而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二者的含量和比例直接影响淀粉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所以研究不同Wx蛋白缺失对小麦籽粒中物质的含量和形态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八种Wx蛋白缺失型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显微镜技术结合红外显微化学成像技术原位检测不同品种小麦样本,观察样本籽粒内部不同部位淀粉,蛋白质等微观结构的大小,形态,分布信息,研究不同Wx蛋白缺失对小麦籽粒组成成分的物理化学结构影响,从微观角度分析小麦籽粒内部结构变化对小麦及小麦制品加工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近红外/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和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八种不同类别小麦进行品种鉴定,为小麦品种鉴定提供新方法。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野生型小麦淀粉颗粒经KI/I2染色后,淀粉颗粒均呈现蓝色,籽粒内部淀粉颗粒结构,分布较为均一。糯型小麦经KI/I2染色后,部分颗粒蓝色内核周围有粉红色外围,且被染成蓝色的颗粒蓝色有深浅的差别。可能是由于Wx蛋白的缺失导致颗粒不均匀性增加。野生型和糯型小麦籽粒中淀粉颗粒可以划分为大,小两种淀粉颗粒,颗粒均为单一颗粒。大颗粒淀粉在小麦切片上形状为细长椭圆形或圆形。小颗粒淀粉大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圆形,以聚集形式分布在大颗粒淀粉周围。糯型小麦中小颗粒淀粉含量高于野生型小麦籽粒中小颗粒淀粉含量。2、八种小麦籽粒中淀粉颗粒在偏光显微镜下都有偏光十字产生,且偏光十字的交叉点位于脐点处,说明这两种小麦淀粉颗粒都为球晶。而糯型小淀粉体含量高于野生型,且其淀粉偏光十字亮度也略高于后者。3、通过扫描电镜检测图来看,小麦淀粉颗粒中央区域呈现凸起状,脐点向下凹陷成深坑。颗粒表面有孔洞结构。小颗粒淀粉多呈球形或不规则的多面体形,小颗粒淀粉聚集分布在大颗粒淀粉周围。野生型小麦淀粉颗粒表面光滑、平整,糯型小麦中部分淀粉颗粒表面不平整,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微孔结构。4、通过对糯型小麦,野生型小麦,单基因缺失型小麦以及双基因缺失型小麦四种小麦样本的红外显微光谱图比较,发现三种Wx基因缺失程度大小影响籽粒中直链淀粉合成量。四种小麦样本二阶导数处理后的红外光谱图分析结果显示,淀粉特征峰峰强度大小为:PI 9090-1Wx-D1>Wx-A1。通过对八种不同Wx基因缺失型小麦样本红外光谱图比较发现,单基因缺失型小麦样本淀粉特征峰峰强度高于双基因缺失型小麦样本,即Wx基因缺失程度越大,小麦籽粒中直链淀粉合成量越低。5、采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对八种不同Wx蛋白缺失型小麦样本进行定性分析,将不同品种的小麦鉴定区分开来。通过光谱检测技术结合光谱前处理方法,多元变量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将不同品种的样品划分开,说明光谱检测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样品品种鉴别技术。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处理小麦样品的红外和拉曼光谱数据,得到的第一、第二主成分得分图也显示出样品具有明显的聚类趋势,且样本拉曼光谱数据的第一、第二主成分得分图比红外光谱的图聚类效果更明显,不同样品间分离度更高。根据分类判定正确率可以看出,拉曼光谱技术的分类效果优于红外光谱检测技术,这一点与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一致。光谱检测技术具有省时高效,灵敏度高,无损检测等优势为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快速有效的鉴别方法。6、通过高光谱仪获取小麦样本的光谱数据矩阵,采用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式建立分类模型,其中基于SNV处理过的原始光谱数据矩阵建立的SVM模型对于野生型小麦样本与三种单基因缺失型小麦样本的分类结果最优,四种小麦样本的分类正确率均达到100%,对八种小麦样本分类效果最佳。基于一阶导数处理过的原始光谱数据矩阵建立的SVM模型对于野生型小麦样本与三种双基因缺失型小麦样本的分类结果最优,为最优分类模型组。单/双基因缺失型小麦与野生型小麦分类组分类模型正确率低的可能原因是由于样本组样本均来自同一产地,同一年产出且均由同一亲本繁育,这就导致样本间差异非常小。对于野生型小麦样本和糯型小麦样本的分类分析,基于三种不同样本光谱预处理方式处理的原始光谱数据矩阵以及原始光谱数据矩阵建立的三种分类模型,由于样本间基因型差异较大,导致籽粒内部物质含量差异也较大,所以模型对于样本预测集分类的正确率均为100%,样本均得到较好的分类。
其他文献
链霉菌是一类十分特殊的革兰氏阳性细菌菌属,由于其是原核生物中高G+C含量的菌株,使得其能够产生多种活性优良的化合物,至今已经从链霉菌中发现的活性化合物7000多种,其中约100多种已经应用于临床药物和农业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中安莎霉素类化后物是链霉菌产生的一类特殊的含N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表明安莎霉素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抗肿瘤、免疫活性。本文选取链霉菌Streptomyces mala
现代电化学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是推动电动汽车革命,而开发保证电动汽车长续航里程的电源对电动汽车来说至关重要。当前,锂离子电池是除了H2/O2燃料电池之外,最适合用于电动汽车电化学推进的动力来源,这主要得益于其可以提供必要的能量密度、稳定性、使用寿命以及合理的安全性能。正极材料作为制约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主要因素,一直广受研究关注。其中,具备致密晶格的三元锂化氧化物LiNixCoyMn1-x-yO2(N
椰子(Cocos nucifera L.)是海南的省树,也是热带地区主要木本油料作物,同时也是海南重要经济作物之一。椰子中含有丰富蛋白质,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植物蛋白质来源,在椰子加工过程中,椰子粕和椰子蛋白作为椰子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其用途主要是用来做饲料,其余大部分被废弃,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造成了椰子粕和椰子蛋白质资源的浪费。如何找到一种既能在加工过程中保证椰子油品质不被破坏,又能在
微生物通过复杂生物化学反应生成生物硫酸渗透进入混凝土材料内部,导致混凝土材料产生严重腐蚀。滨海城市高温、高盐的恶劣环境条件更是加剧了这一腐蚀现象,最终导致其服役能力失效。因此,目前微生物对混凝土材料的腐蚀问题成为全世界研究的焦点。为了了解污水管道网络系统内部基本的腐蚀过程和原因,有助于制定适当的策略,最大程度地减少混凝土管道维修费用支出。本课题以加速试验原则,以高温、高盐的环境条件作为模拟条件,探
罗非鱼,是我国最大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因其脂肪含量低,且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因而罗非鱼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用以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产量的提升也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如鱼皮等。为实现罗非鱼皮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不同分子量的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为原料,与乳酸锌进行螯合反应制备肽锌螯合物,探究不同分子量胶原蛋白肽对锌的螯合能力
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大量元素之一,不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参与包括蛋白质合成在内的多种代谢过程。镁离子在植物中的转运吸收以及亚细胞水平的镁离子的动态平衡主要依靠镁转运蛋白进行调节,CorA/MRS2家族蛋白是植物中起关键作用的镁转运蛋白。CorA/MRS2家族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拟南芥、水稻和玉米等模式植物之中,在热带作物中的研究鲜有报道。热带地区由于降雨量大,土壤p H高,铝锰离子含量高,
构建粗糙表面和低表面能修饰的方法是超疏水表面主要的制备方法。但是目前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大都存在耗时、涉及到昂贵的仪器设备、实验过程繁琐、耐久性差,构建的粗糙表面容易被破坏等缺点,使得它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大规模的应用。在这里我们利用微晶玻璃中的晶体来构建精细的三维微纳结构和低表面能修饰的方法制备了一种耐用的超疏水表面。在本文中,我们发现晶核剂的选取对晶体的形貌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浸润性的大小。我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是一种著名的热带水果,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在采后贮藏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其中番木瓜炭疽病是采后番木瓜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研究以海南“日升”番木瓜为研究材料,从番木瓜炭疽病的病斑上分离得到一株致病菌,并对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以此病原菌为指示菌,进行了拮抗菌的筛选,获得了拮抗效果比较理想的拮抗酵母菌JM-1和拮抗细菌W-2;进一步研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是一种具有药用、滋补功能,且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珍贵中药材。但蛹虫草野生资源缺乏,数量少。自1987年蛹虫草的人工培养问世以来,先后在柞蚕、桑蚕上培养成功,而利用木薯蚕蛹作为寄主培养的蛹虫草相对甚少。本研究利用木薯叶片开展木薯蚕蛹的饲养,以蚕蛹接种虫草菌,培养蛹虫草和蚕虫草,对木薯蚕蛹虫草的常见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择优SC9蛹虫草与米基虫草进
恢复高发枯萎病蕉园的种植是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前期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秸秆联合淹水处理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高发枯萎病蕉园土壤中香蕉枯萎病病菌的丰度和数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可迅速恢复香蕉园的种植。本项目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传统分离培养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秸秆联合淹水处理高发枯萎病香蕉园土壤过程的微生物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并初步探索秸秆联合淹水处理构建健康香蕉园土壤的微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