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i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精神享受,旅游合同具有以精神享受为目的、时限性、给付综合性等特征,精神利益性是旅游合同区别于其他合同最显著的属性,旅游者订立旅游合同的目的是获得精神享受,因此旅游经营者违约行为必然会造成旅游者精神上的损害。针对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这一问题,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存在着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但否定说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违反合同的可预测性原则、赔偿数额难以计算等论据并不具有完全说服力,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可对旅游者的精神损害提供违约救济。在立法上,虽然目前我国立法上规定了责任竞合制度,默认否定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但没有明确规定不能适用,《合同法》也没有明文规定损害赔偿责任中的损失仅指财产损失,这也为各地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留下了空间。在司法实践上,各地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处理结果各异,但总体上来说支持的案例较少,法院不支持的理由并非是否认旅游合同违约中存在精神损害,而是认为对该种损害进行违约救济缺乏法律依据。目前英美法系一些国家在审判实践中通过判例的形式承认了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大陆法系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在立法中确立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因此,结合我国目前的理论现状、立法现状和司法现状以及相关域外法的规定,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且对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进行赔偿具有正当性,精神损害赔偿具有价值独立性,其发生的原因是精神损害事实的存在,并非只适用于侵权责任之中,精神利益是旅游合同履行后旅游者可以获得的预期利益,对精神利益的损失进行赔偿并没有超出当事人的预期。我国法律规定的责任竞合制度存在救济空白,对旅游合同中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符合合同法中完全赔偿原则的要求,同时也是当代合同法追求实质正义的要求,顺应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趋势。建议可以通过在未来的民法典中明确规定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和通过对现有的法律进行扩张解释这两条路径来确立我国的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同时为了避免旅游者滥用诉权,针对旅游合同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应当规定严格的构成要件、明确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因素,从而减少法官自由裁量的主观性,进而确定较为合理的赔偿数额。
其他文献
非机动车使用者大多数是社会底层群体,生产企业基本是私营的中小企业,由于管理上缺少法规的支撑,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想方设法要冲击政府的管理底线,使得管理与被管理始终处于对立
<正>能够了解相关计算机硬件知识,懂得一些常用软件、网络安全、信息查询等操作是当代每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学生所要掌握的基本常识。但现阶段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掌握情
期刊
以投资建设一条年产量200万t热轧普碳钢钢卷生产线为目标,提出常规热连轧工艺、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工艺、FTSC工艺和ESP工艺四种热连轧生产线的可行设计方案。对比分析四种方
汽车诞生给人类生活带来种种方便,同时车祸也给人类带来很多阴影。为了充分利用汽车为人类带来的方便,同时尽可能地避免车祸带来的惨剧,研究和推广汽车防撞装置日益显得重要和迫
汽车道路试验是汽车产品开发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目前由于技术缺乏,常依靠大量真实的道路试验进行测试,存在较大的试车风险,试验周期长且试验可重复性差。目前常用方法是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改变,用于发电的煤炭用量占煤炭总用量的比例越来越大,但煤炭的能源转换率却没有得到大幅度提高,煤炭资源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