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盐碱化是农业生产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冀东地区的土壤盐碱化程度日趋严重。野生大豆可以在相对较严重的盐碱环境中生长。为进一步揭示野生大豆的耐盐碱机制,筛选耐盐碱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对野生大豆进行耐盐碱性鉴定,并对筛选到的3份高耐及2份敏感野生大豆材料在盐碱胁迫下的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细胞差别透性及转录组水平进行了测定,主要结果如下:1、经过对400份野生大豆的耐盐碱性鉴定,结果发现耐盐性等级达到5级的材料有两个(永2、2010编12),占总数2%;4级耐性材料有22个,占总数6%;3级抗性材料80份,占总数23%;2级抗性材料77份,占总数22%,1级抗性材料161份,占总数47%。2、在盐碱胁迫下,2010编12的丙二醛含量最多,2010编53、2010编74次之,2012编34和2012编49最少;2010编12脯氨酸含量最高,2010编53和2010编74次之,2012编49最少;细胞差别透性测定中2010编53的电解质外渗率最低,2010编12次之,2012编49最高;2010编12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材料,2012编49最低。结合耐盐碱鉴定结果,2010编12抗盐碱性最强,2012编49最敏感。3、对高耐材料2010编12及高感材料2012编49在盐碱胁迫下的转录组检测结果发现:新转录本总数32331个;具有蛋白编码潜力的转录本25036个;非编码的转录本7295个;属于已知基因的具有蛋白编码潜力的转录本23256个;属于新基因的具有蛋白编码潜力的转录本1780个。高耐和高感野生大豆材料相比差异表达基因中,0 h的差异表达基因8909个,其中上调基因5514个,下调基因3395个;3 h的差异表达基因6512个,其中上调基因2335个,下调基因4177个;10 h的差异表达基因9443个,其中上调基因4307个,下调基因5136个。三者共有基因1770个。GO功能注释发现,生物学进程大类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调节等。在细胞组份大类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膜、膜组分、细胞等。在分子功能大类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结合、催化活性、转运活性等。下一步试验计划进一步发掘转录组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研究耐盐碱相关基因功能,为大豆耐盐碱育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