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葵是新疆棉田的恶性杂草,在棉花生长的过程中与其争夺水、肥、光照、空间等,影响棉花正常生长。本文研究了龙葵萌发的外在条件;通过观察龙葵形态与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来探究龙葵种内竞争及其与棉花种间竞争关系;通过土壤处理剂、茎叶处理剂及纳米材料与除草剂混配使用的药效试验,筛选了化学防除龙葵效果较好的配方,旨在为棉田龙葵防除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土壤温度、含水量、种子埋藏深度和贮藏年份均能影响龙葵种子的出苗。通过龙葵种子出苗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为25℃-30℃、土壤含水量为60%、深度为2-4cm、贮藏1-2年的龙葵种子出苗率较高。龙葵种内竞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龙葵生长密度增加,其主根长、一级侧根长、鲜重、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明显,蛋白质含量、CAT、POD活性逐渐增加,S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在50-70株/m2时最大,说明随着龙葵密度的增加,龙葵种内竞争趋势逐渐表现出来,在50-70株/m2时龙葵种内竞争较为剧烈;此外5月10日种植的龙葵,POD、SOD活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明显,说明5月份生长的龙葵种内竞争较为激烈。龙葵与棉花种间竞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龙葵生长密度增加,棉花蕾期、花铃期株高、主根长、鲜重呈下降趋势,叶绿素、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CAT、SOD、P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SOD活性在50-70株/m2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降低;说明随着龙葵生长密度的增加,其与棉花的竞争趋势增强,在50-70株/m2时龙葵与棉花种间竞争最为激烈。4月10日种植的龙葵致使棉花减产最大,5月10日种植的龙葵与棉花竞争最为激烈;说明龙葵的出苗时间越晚,越靠近棉花生殖生长期,其对棉花影响越小。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基于正交设计在5种土壤处理剂混配防除龙葵试验中,处理7(120g·hm-2 24%乙氧氟草醚EC+150g·hm-2 50%扑草净SC+1875g·hm-2330g/L二甲戊灵EC+665g·hm-2960g/L精-异丙甲草胺EC)、处理8(120g·hm-224%乙氧氟草醚EC+1125g·hm-2 50%扑草净SC+1875g·hm-2 330g/L二甲戊灵EC+1500g·hm-238%莠去津SC)、处理9(150g·hm-224%乙氧氟草醚EC+1875g·hm-2330g/L二甲戊灵EC+2250g·hm-2 38%莠去津SC+665g·hm-2 960g/L精-异丙甲草胺EC)、处理12(150g·hm-2 24%乙氧氟草醚EC+1125g·hm-2 50%扑草净SC+1500g·hm-2330g/L二甲戊灵EC+833g·hm-2960g/L精-异丙甲草胺EC)为防除棉田龙葵的最好处理。五种茎叶处理剂对不同苗期的龙葵防除试验结果表明:五种茎叶处理剂对各苗期龙葵均有防效,但随着时间延长防效有所降低。其中苯磺隆防效下降到40%,下降趋势最大;草甘膦、乙氧氟草醚的防效降低速率次之,分别下降到60%、80%;灭草松防除效果高并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100%。在防除龙葵的过程中,可任意选择以上五种药剂对一叶期、二叶期龙葵进行防除,但防除三叶期、四叶期龙葵时,扑草净、灭草松防效较好。纳米材料与除草剂混配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钛对苯磺隆的药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其它药剂作用不明显;三氧化二铁与五种药剂混配对防除龙葵作用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