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机械柔韧性、轻便和可卷对卷加工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可穿戴以及可拉伸器件等应用场景中。随着新材料的合成、薄膜形貌以及器件结构的优化,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经超过19%。但是,高效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主要由结晶性较强的聚合物小分子体系所组成,其机械拉伸性较差,一般在10%以内。随着电子皮肤、电子织物以及与人体皮肤和关节集成的传感器的快速发展,这一类新型的应用场景需要太阳能供能器件能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机械柔韧性、轻便和可卷对卷加工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可穿戴以及可拉伸器件等应用场景中。随着新材料的合成、薄膜形貌以及器件结构的优化,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经超过19%。但是,高效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主要由结晶性较强的聚合物小分子体系所组成,其机械拉伸性较差,一般在10%以内。随着电子皮肤、电子织物以及与人体皮肤和关节集成的传感器的快速发展,这一类新型的应用场景需要太阳能供能器件能够承受高达40%的机械拉伸性。为了适应这一类新型的应用场景,需要制备出同时具备高效率和高机械拉伸性的本征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基于此,本论文围绕高效本征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从添加剂引入、三元组分策略、活性层交联以及分子结构设计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在活性层薄膜中引入柔性聚合物链段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可以显著地提高其机械拉伸性。在基于PTB7-Th:IEICO-4F体系中加入适当的PDMS添加剂,其机械拉伸性从5%提高到20%,并且没有损失其光电性能。此外,为了实现有机太阳能电池各个功能层之间的紧密堆叠,在空穴传输层中加入电子胶水山梨醇来增强其与活性层的界面粘附性。最终,基于PTB7-Th:IEICO-4F的本征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高达10.08%的效率,和硬基板上所制备出的器件效率非常接近。此外,该本征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超柔、可拉伸以及较高的机械强度。在2 mm弯曲半径下循环300次,器件效率可以保持不变,即使在20%的拉伸应变情况下,器件依然可以维持其初始效率的86.7%。(2)通过在经典高效PM6:Y6体系中加入第三组份聚合物受体N2200,能够同时提高其机械拉伸性以及光伏效率。比如,10%N2200的引入能够使得器件的效率从15.11%提升到15.68%。同时,在20%N2200加入量情况下,活性层薄膜的机械拉伸性从2.6%提高到18.4%。聚合物受体的引入,一方面增加了聚合物给体PM6和受体N2200之间的分子链缠绕,同时也降低了脆性小分子Y6的含量。并且,由于N2200和Y6具有较好的互溶性,N2200的加入还可以抑制小分子的结晶。所制备出的本征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即使在20%的拉伸应变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80%的效率。并且在15%的拉伸应变下循环1000次之后,器件依然可以维持其初始效率的67%。(3)在PM6:Y6体系中,引入含有叠氮基团的可交联小分子2,6-双(4-叠氮苯亚甲基)环己酮(BAC),实现了对PM6给体材料的三维交联,可以将活性层的机械拉伸性从4.5%提高到18.0%,并且其韧性从0.8 MJ/m~3提升到6.9 MJ/m~3。其中,交联密度对活性层薄膜的拉伸性以及韧性具有较大的影响,而交联密度可以通过调控交联剂浓度以及交联时间来控制。最终所制备出的本征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13.41%的效率,在20%的拉伸应变下可以维持其80%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活性层薄膜的交联能够有效地抑制小分子受体在光热作用下的过度聚集,从而稳定活性层薄膜的形貌,提高器件的稳定性。(4)为了进一步适应可穿戴以及可拉伸电子器件的应用场景,需要器件能够承受高达40%以上的机械拉伸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通过对活性层材料的分子结构进行设计,最终可以实现高效以及高机械拉伸性的本征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首先,相比于传统平面刚性主链的聚合物给体来说(比如PM6拉伸性只有25.0%),具有扭曲分子主链的聚合物给体PNTB6-Cl可以实现高达66.8%的拉伸性。其次,新合成了小分子受体BTP-Si4,相比经典Y6受体具有更长的烷基侧链,能够有效地抑制过度聚集。并且活性层薄膜的形貌从长程有序转变为短程有序,有利于薄膜机械性能的提升。基于PNTB6-Cl:BTP-Si4的活性层薄膜实现了高达56.3%的机械拉伸性,远远高于PM6:Y6体系(2.9%拉伸性),同时该器件依然具有16.30%的高效率。最终制备出的本征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在20%的拉伸应变情况下,其效率可以保持不变,即使在60%的拉伸应变情况下,器件依然可以维持其初始效率的82%。
其他文献
准一维材料作为低维材料体系中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电学和光电性质,因此在光电探测器等光电子器件领域广受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在准一维材料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杂质掺杂或缺陷,导致载流子浓度提高,减缓器件响应速度,增大器件暗电流,降低探测器性能。本论文基于低成本、高效率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研究了准一维半导体材料的生长工艺与机理。硫化镉纳米带、碲纳米线以及纳米带等准一维半导体材料展现
声波传感技术在很多行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电力行业中,常用于变压器的绝缘油产生的气体由于光声效应产生的声波信号的检测,从而检测和判断变压器存在的故障种类。传统的电学声波传感器,通过将声波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相比之下,光纤声波传感技术作为一种光学检测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宽频带的声波信号测量,并且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本文重点研究了干涉型光纤声波传感器的相位解调
在后摩尔时代,碳纳米管因其优异的电学性能而被认为是纳米MOSFET沟道材料的理想选择之一,互连是研制碳纳米管器件和电路的关键技术之一。一般的传统金属材料与碳纳米管之间存在较大肖特基势垒;石墨烯有着与碳纳米管相同的sp~2杂化电子结构,通过范德华力连接的石墨烯与碳纳米管之间具有比一般传统金属更小的肖特基势垒,但是两者之间的物理间隙阻断了其间电子的弹道输运。近年来,碳纳米管与石墨烯的共价连接研究备受关
“多时空作业”是装配式建筑区别于传统建造方式的基本特点之一,要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就必须实现不同时空阶段的有序协同。装配式建筑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部品部件在生产、运输、装配过程中的调度问题,即如何确保部品部件在不同阶段的精准有序流转。低效率的部品部件调度容易导致生产供应出现提前或延迟:若供应提前且工地缺少足够堆放空间,工地存储和堆场布局规划则面临压力,产生仓储和二次搬运等额外费用;若供应延迟
紫杉醇作为一种来源于裸子植物红豆杉的二萜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及广谱的抗癌效果成为市场上需求量极大的抗肿瘤药物。但紫杉醇在红豆杉中含量极低,生物合成步骤多、过程复杂,且代谢调控机制仍不清晰,目前尚无有效促进红豆杉体内紫杉醇大量合成的措施。因此,阐明紫杉醇合成调控机制,对其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课题组前期筛选到一个与紫杉醇合成正相关的调控因子miR5298b,本研究对该调控因子的功能及其
基于光与量子系统本征态的耦合是形成光诱导态的主要手段,探索这种虚拟量子态的进一步应用需要准确确定其能量结构。在使用单色光的情况下,一般是采用静态吸收光谱和光电离谱对光诱导态进行观测。随着激光脉冲的发展,其脉宽越来越短,根据傅里叶变换的特性,此时的激光不再具有单色性,由此得到的光诱导态变得与时间相关,这样的对电场具有依赖性的虚拟量子态在物理,化学和量子信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时上述观测技术变
背景:长期睡眠障碍和睡眠周期紊乱会引发多种疾病,而研究短暂睡眠周期紊乱,对人体外周血多组学分子的影响,有助于为发现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重要的分子靶标。此外,研究发现睡眠障碍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表现症状之一,因此针对睡眠障碍的治疗措施对预防及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褪黑素作为一种具有调节生物钟和睡眠周期的胺类激素,已被用于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治疗研
自由空间光通信(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s,FSOC)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具有不受频谱管制、系统结构紧凑、保密性强等特点,既可以作为异构网络中射频通信技术的补充或备份,也可独立构建高速光无线链路,在航天、军事和民用通信技术领域都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然而激光传输路径上存在的大气湍流破坏了激光光束的波前,造成接收端出现光束展宽、光束漂移、光强抖动等劣化现象
硅基集成光子平台具有高集成度、低成本、与CMOS工艺兼容性好等优势,成为构建下一代大带宽光互连系统的最佳平台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硅基集成光子芯片的通信容量,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多种复用技术。其中,模分复用技术利用多个空间模式携载光信息,不增加系统复杂性,且能与波分复用、偏振复用结合来显著提升片上光互连容量。因此,多模硅基光子学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了构建片上高密度集成模分复用系统,人们研究了一系列硅
海量多维数据的涌现与积累促进了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领域的迅速发展。然而,现有的数据分析工具主要依赖于向量化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始数据的结构信息,导致大数据的分析过程存在众多问题,如内存负载高、计算繁杂以及模型冗余等。张量在多维数据的高效建模、简约表示以及关联分析等方面存在众多优势。因此,选定联合张量分解网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大数据的多维度联合分析、高效计算、模型低秩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