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市场上存在着两种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组合投资分散掉,而系统风险则必须要有相应的避险工具才能将其化解,股指期货正是这样一种避险工具;而且从现有的条件来看,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至2002年10月底,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达1215家,总市值约为4.4万亿,上市基金也有40多家;而且2001年开始,证券市场推出了“华安创新”和“南方稳健”等五只开放式基金,急需利用股指期货进行运作;中国正式加入WTO,为引入外资,必须完善证券市场。种种条件都决定了近期推出股指期货是必然的。 本课题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提出的。在股指期货合约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何种指数作为交易标的,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就在于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评价模型,评选出适合中国期指交易的标的物。 我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论文首先研究了国外套期保值理论的发展,总结出了三种风险套期保值模型,从经济学和统计学的角度讨论了在不同的目标下运用数学模型计算最佳套期保值量。以上三种计算套期保值方法中,单位风险补偿最大化方法计算繁琐,效用最大化套期保值的效用函数很难准确构造,并不可行,经济学假定理性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因此采用风险最小化套期保值方法进行研究。 第二,论文研究了国外现有的最小方差模型,发现其作为套期保值成本指标的套期保值效率有一定的缺陷:其值的大小与指数期货合约乘数有关,则其与所选标的指数有关,指数基期点数不同,在确定了合约价值的前提下,所确定的合约乘数也就不同,从而影响套期保值比率的大小。 第三,论文考察了中国A股市场上海和深圳现有的综合指数和样本股指数,计算了上证综指、上证180、深证综指和深成指彼此的相关系数、变异系数和风险-收益比;分析了现有的统一成分指数的缺陷;得出结论开展股指期货,需要一个跨市场的,具有一定特性的成分指数作为交易标的。 第四,论文对模型的研究采用了这样一种思路,从利用多种金融资产进行套期保值出发,采用随机变量的投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组合套期保值的策略,然后将其限制在只用一种金融资产即股指期货进行套保的情况下,得出了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效率的评价指标。 第五,在确立了股指期货标的物的评价模型之后,利用该模型对新华财经采样指数和中信指数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两个指数的套期保值效率和套期保值成本的数据;然后对两个指数的相关性、波动性和风险-收益性进行了计算,分析比较,得到最终结论,中信指数比新华财经采样指数史适合作为股指刃J货的标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