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患者饮食危险因素调查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rjo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饮食习惯及口味偏嗜,统计并讨论其与痤疮发病之间的联系,同时进一步研究痤疮饮食相关因素及部分生活习惯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期为临床干预痤疮发生、发展、转归提供更详尽的预防及诊疗依据。资料与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于2020年2月-2021年1月期间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门诊中寻常型痤疮患者的一般信息、饮食生活习惯等,结合患者自身症状进行中医辨证,最终收集300例,按照性别、年龄1:1的比例收集未患痤疮人群300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信息分别录入Excel表格中,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无序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有序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1可视为痤疮的可疑危险因素。结果:1痤疮患者一般情况(1)性别:男性108人(36%),女性192人(64%),男女比1:1.78,女性多于男性。(2)年龄:痤疮患者平均年龄为25.16±7.350岁,男女均在25岁患病率最高,且青春期后痤疮(>25岁)中以女性多见。(3)病程:痤疮病程>1年的患者占比最高(54%)。(4)发病与月经关系:痤疮患者皮损多在经前加重(59.38%)。(5)发病部位:以面部多见,其次为背、颈、前胸部。青春期痤疮(≤25岁)发病部位多集中在中上部;青春期后痤疮(>25岁)发病部位除面部外,更易累及中下部。(6)痤疮分级:Ⅱ级最多(43.67%),其次为Ⅰ级(34.67%),Ⅲ级、Ⅳ级仅占17.67%、4%。2痤疮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入睡时间:23点后入睡者,痤疮组有179人(59.6%),对照组有128人(42.7%)。可见痤疮组入睡时间相对较晚。(2)压力程度:痤疮组的一般压力和重度压力人数占比(75.7%、15.3%)均高于对照组(69.7%、9.7%)。可见痤疮患者压力程度相对较重。(3)皮肤类型:痤疮组的油性、混合性皮肤人数占比(43.1%、36.6%)均高于对照组(28.3%、23.3%)。可见痤疮常发于油性皮肤,混合性次之。(4)每日饮水量:痤疮组中日饮水量0.05,OR>1)。3中医分型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次调查中,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脾胃湿热证(41.67%)、肺经风热证(33%)、冲任不调证(13%)、痰瘀凝结证(12.33%)。肺经风热证患者病程以1年多见,严重程度以Ⅱ级为主,发病部位多在中上部(前额、颊部),饮食习惯方面在常食辛辣类、油炸膨化类、甜食、坚果类占比最高,不常食蔬菜类、水果类占比最高,常饮酸奶类、碳酸饮料类、酒类占比也最高,饮食口味方面在喜食甜、辛味中占比最高;痰瘀凝结证患者以病程>1年多见,严重程度以Ⅲ、Ⅳ级为主,皮损多受累于中下部(颈部、背部),饮食习惯方面在常食红肉类、海鲜类、烧烤类占比最高,常饮牛奶类、奶茶类占比也为最高,饮食口味方面在喜食咸味中占比最高;冲任不调证患者全部为女性患者,病程>1年者多见,发病部位多在中下部(口周、下颌、前胸部),严重程度以Ⅱ级为主,该证型痤疮发病与月经关系最为密切,且熬夜、重度压力占比也都为最高。结论:1痤疮的发病与饮食因素、生活习惯具有一定相关性。2痤疮发病的相关因素:(1)生活习惯方面,熬夜、压力大、油性皮肤、日饮水量不足均为痤疮的高危因素。(2)饮食习惯方面,辛辣类、甜食类、红肉类、坚果类、油炸膨化类、牛奶类、奶茶类、酒类为痤疮高危因素;海鲜类、烧烤类、酸奶类、碳酸饮料类为痤疮可疑危险因素;蔬菜类、水果类(除热性水果)为保护因素。(3)饮食口味方面,喜食甜、辛、咸味食物更易患痤疮。3中医辨证分型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肺经风热、冲任不调证饮食调摄上未见明显侧重,其中冲任不调证患者应侧重生活习惯(熬夜、压力)以及月经方面的调节。而脾胃湿热证、痰瘀凝结证应侧重饮食调摄,其中饮食口味上,脾胃湿热证更应减少甜、辛味食物的摄入,痰瘀凝结证更应控制咸味食物的摄入。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金融的脆弱性是金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21世纪初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也使得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充分暴露。尤其是2020年“疫情”的爆发,对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学者们的结论表明,过去的微观审慎监管无论在监管理念和监管目标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而,在寻求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各国都认识到了宏观审慎监管是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保证。我国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通过一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电针对胸科手术双腔支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外科胸科麻醉组预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名患者进行随机化分组,处理因素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针刺腧穴加电针刺激,在麻醉诱导开始前30分钟实施干预,作为干预效应组;B组采用假针刺和不通电的电针刺激在相同时相进行干预,作为对照组。测量全身麻
目的:观察体针治疗结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作用和疗效。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手段,回顾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中治疗的、符合中风后抑郁诊断标准的患者,此后按照入院后采取的治疗措施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对比,收集整理后共得到病例60例,每组各30例患者。两组均采用了常规的针对中风的治疗,其中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了体针针刺和作业疗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