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占领土上的犹太定居点可能是后-1967时代以色列最昂贵的民事或者说民事一军事工程。作为阿(巴)以关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对巴以问题的最终解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六·五”战争之前的犹太定居点活动与“六·五”战争之后的犹太定居点活动既有相似的地方,也存在不同之处。在这些不同之处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二者发生的时空背景不同,而正是这种时空背景的不同决定了1967年以前修建的犹太定居点同1967年以后修建的犹太定居点在性质和地位有根本性的不同。
1967年以后的犹太定居点是在被占领土上修建的。为了储备犹太定居点活动所需之土地,以色列创制了一套严密的土地征用和攫取机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以色列已经在被占领土上修建了300多个犹太定居点,定居者总数也已有40多万人。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将这些犹太定居点分为不同的类型,它们在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分布也各有特色。
在被占领土上进行犹太定居点活动过程中,以色列政府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以色列的历届政府根据自己的施政理念,针对被占领土上的犹太定居点活动制定了各自不同的政策和措施,从工党政府的阿隆计划、达扬-加利利文件到利库德集团的杜拉波利斯计划、沙龙计划等。它们对被占领土上不同类型犹太定居点的发展都各自起着指导和推动作用。当然,在定居点活动过程中,以色列也已经根据需要撤离了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所有犹太定居点以及约旦河西岸北部地区的一些犹太定居点。
自开始那一刻起,以色列在被占领土上的犹太定居点活动就不断遭到有关各方的反对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而且也违反了相关的国际法准则。以色列在被占领土上的犹太定居点活动在给其带来少许收益的同时也让其付出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代价。
正是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尤其是以色列自身在犹太定居点问题上已经并将继续付出的巨大代价使得以色列终将撤离这些犹太定居点,从而实现同巴勒斯坦人的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