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57岁,因“右侧小脑占位术后放疗后2周,右上肺肿瘤术后11天”入院。 患者于2003年12月6日因“头痛2周,加重伴呕吐2小时”急诊入院,本院CT(79884)示:“右侧小脑少量出血”,保守治疗无效,复查CT 示“出血量增多”,于今年元月6日在我院脑外科行“右侧小脑血肿清除术”,术后未作病检。元月12日患者再发头晕、呕吐,当月18目省人民医院CT(22872)示“右侧小脑血肿术后改变”,19日在该院手术清除再发血肿及周围部分不正常组织,术后病检(20040292)报告:“(小脑)胶质母细胞瘤伴出血坏死;免疫组织化学:GFAP(+),CK.(-),EMA(-)”,后请我院、省肿瘤医院、协和医院、同济医院、同济医学院病理学系等多家机构会诊病理切片及蜡块,意见不统一,主要分为两类:1.小脑原发肿瘤,如血管母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2.脑转移癌。术后多次头颅MRI复查均未见右侧小脑内实质性占位病变。2月9日,患者转入我科,完善相关检查未发现其他部位明显实质性病变,肿瘤标志物全套蛋白质芯片检查亦未见异常,仅复习元月19日省人民医院胸部增强CT(22888)示:“右侧胸膜小结节影,考虑为炎性病变”。即于2月16日起行小脑放疗,6MV光子,计划DT=30Gy,3.0Gy/次,5次/周。2月20日,我院胸部增强CT示:“右上肺结节,考虑慢性炎症可能性大,与前外院CT片(2004-1-19)比较结节变化不明显”。后患者于2月24日至同济医学院PET中心作全身检查,报告(000167)显示:“右肺上叶病灶呈异常高代谢,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故患者于3月2日起暂停放疗,转协和医院续治,其时小脑实际照射剂量DT=22Gy。3月5日,患者在该院行“右上肺肿瘤楔形切除术”,术后病检报告(104-3001)示:“(右上肺)癌肉瘤(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化:Vim(+++),NSE(++),EMA(+),CK(高分子量)(+),CK(低分子量)(±),S-100(-),HMB45(+),PSA(-),CgA(-),CD68(+~++)”,该病检结果经我院、省肿瘤医院、同济医学院病理学系等多家机构会诊确认,并复查省人民医院小脑组织切片04.0292后,认定“两者病变形态及免疫表型相似”,从而确诊为“右上肺癌肉瘤右小脑转移术后”。3月17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转我科续行放化疗,于3月17日~30日行全脑放疗,6MV光子,DT=30Gy,3.0Gy/次,5次/周(等效剂量36Gy),并行脱水对症支持治疗,疗后右侧小脑原转移灶处总剂量已达58Gy。4月6曰起,患者行GEM+DDP方案化疗,GEM 1000mg/m2,第1、8、15天;DDP100mg/m2,第1天:28天为1个周期。目前仍行化疗中。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饮食尚可,睡眠欠佳,体力下降。既往体健,无手术、外伤史,无特殊相关病史。有吸烟史30年,每天30支;饮酒史30余年,每天饮白酒150g。 体检及专科情况:体温36.4.℃,脉搏65次/min,心率65次/min,血压124/76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型正力,体位自主,KPS评分≥80分。右枕部及右胸壁呈术后观,伤口愈合良好。右背部可见两处长约2~3cm之皮损,无红肿、渗液及触痛。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觉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四肢活动、感觉均正常,膝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血、大、小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全套蛋白质芯片检查亦未见异常。 门诊及院外重要检查结果:2004年2月24日,同济医学院全身PET检查报告(000167)显示:“右肺上叶病灶呈异常高代谢,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2004年3月10日,协和医院术后病检报告(104.3001)示:“(右上肺)癌肉瘤(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化:Vim(+++),NSE(++),EMA(+),CK(高分子量)(+),CK(低分子量)(±),S-100(-),。HMB45(+),PSA(-),CgA(-),CD68(+~++);经复查省人民医院小脑组织切片04-0292后,其病变形态及免疫表型与本次肺病变相似”。(中南医院、省肿瘤医院、同济医学院病理学系及协和医院会诊确认) 入院诊断:右上肺癌肉瘤右小脑转移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