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油茶籽为原料,对低温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法优化了低温法提取油茶籽油工艺。利用低温法所得油茶籽粕进行蛋白质的提取,并以蛋白质为原料进行酶解。研究了影响蛋白质酶解产物中多肽分子量分布及得率的因素,利用微波复合酶法制备小分子量多肽,并对小分子量多肽的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1低温法提取油茶籽油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低温法提取油茶籽油工艺进行了研究。对低温法提取油茶籽油的过程建立相关回归模型:提取率与提取参数的动态方程为:Y=86.13+8.69*X1+4.90*X2+6.95*X3-9.17*X12-5.31*X22-3.17*X32-1.40*X1X2-2.91*X1X3-3.28*X2X3。最佳提取条件为:在-10 ℃条件下,加入120mL无水乙醇,提取75 min,油茶籽油的实际提取率为90.01%。角鲨烯含量与提取参数的动态方程为:Y=11.98+1.72*X1+2.10*X2-2.13*X3。经过验证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可知,除了夹带剂的加入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外还有其他非试验因素对角鲨烯含量影响比较大,方程不能很好的模拟角鲨烯的提取过程。维生素E含量与提取参数的动态方程为:Y=429.40+43.54*X1+25.08*X2+36.17*X3-44.78*X12-26.17*X22-14.64*X32-6.97*X1X2-13.12*X1X3-14.14*X2X3。最佳提取条件为:在-10℃条件下,加入120 mL无水乙醇,提取75 min,维生素E的实际含量为450.32 μg·g-1。2油茶籽粗蛋白酶解制备多肽通过考察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加酶量、加热方式及酶的种类对水解度、多肽浓度和多肽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加酶量和加热方式只影响水解度和多肽浓度,而对酶在蛋白质链上作用的位点基本没有影响,所以酶解液中多肽分子量分布基本相同。不同种类的酶最适酶解条件不同,对底物作用的位点也不同,所以酶解程度、酶解效率及酶解产物也不同,蛋白质的水解度、酶解液的多肽浓度及多肽分子量分布也不同。可见,在所考查的因素中只有酶的种类可以控制酶解产物中多肽分子量分布。3微波复合酶法制备油茶籽多肽及多肽功能性质的研究微波复合酶法制备油茶籽多肽的最佳工艺为:底物浓度5%,先调节pH至10.0,加入6000 u·g1的碱性蛋白酶,在45 ℃微波条件下分解12 min,然后再调节pH至7.5、加入5000 u·g-1的中性蛋白酶,在50℃微波条件下分解12 min,蛋白质的水解度达到23.18%,所得多肽属于小分子量多肽,分子量主要集中在4.5 kD左右。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油茶籽多肽的持水性、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比油茶籽粗蛋白的好,而且受pH和电解质的影响也小,同时油籽多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比Vc和芦丁的强,有利于油茶籽多肽在食品、医疗及保健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