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群体之一。留守儿童学习倦怠问题更是家长及学校关注的焦点,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应对其学习倦怠是学术界、教师和社会工作者共同的目标。小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发展不平衡的时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细心照顾。本研究通选取WF中心小学三至六年级的692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运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为研究工具,其中重点访谈10名农村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结合家庭访视、社区调研和学校观察,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过程中的倦怠感及影响因素。调查发现,WF中心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属于一般学习倦怠程度,但留守儿童学习倦怠感比非留守儿童更为严重,尤其是在“低自我效能感”较为明显。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倦怠具体表现在学习拖延或逃避、学习习惯养成性教育差、自我效能感低、学习成绩低水平徘徊。就其形成个体原因而言,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认识不足及学习方法不当。而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情感的呵护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难以融入的朋辈群体,实际的成就感是导致其学习倦怠感较高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运用社会支持理论,链接其家人、老师及朋辈对其多方面的情感支持,改善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建立正常的社会交往,搭建家校服务交流平台;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引导服务对象发现非理性、辩论非理性并建立新理性从而建立自我认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发掘服务对象自身与家庭优势,帮助其改变学习行为。通过以上研究,服务对象学会了正常的社会交往,形成了理性的学习认知和良好的学习行为,同时学习成绩和自信心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