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薄膜梯度扩散技术评价土壤—植物系统中铜的生物有效性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en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中痕量金属离子的可靠测量对于污染和痕量元素回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环境样品被测物浓度低、组分复杂、干扰物多、同一元素以多元形式存在、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化,通常检测方法都要经过复杂的前处理后才能进行分析测定。经典的前处理方法不仅要靠人工操作,工作强度大,处理周期长,需要大量有机溶剂,而且重现性差,为分析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误差。因此减少前处理过程的新技术的研究对环境分析化学乃至分析化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薄膜扩散技术采用可渗入离子的薄膜/水凝胶将离子交换树脂与溶液隔开,控制离子交换,进行现场定量分离富集。这种分析技术不仅解决了前处理带来的难题,而且将富集和采样相结合,操作简单,适用于痕量金属离子的检测。本论文采用聚丙烯酸钠(PAAS)为结合相,醋酸脂纤维素薄膜(CDM)做扩散层测定土壤中Cu2+含量。本次实验在不同铜浓度的土壤中种植小麦作物,分别用EDTA、CaCl2、HCl、Tessier以及DGT等不同方法提取出土壤中以及作物的铜,测定其铜含量,并分别讨论土壤中总铜、化学提取有效铜和DGT提取有效铜与植物中铜含量的相关性。通过实验可以看出,CDM-PAAS-DGT提取的有效态铜与小麦铜含量的相关性系数优于EDTA, HC1及Tessier顺序提取法提取的有效态铜小麦铜含量的相关性系数。本实验证明了CDM-PAAS-DGT可作为评估图壤—小麦系统生物有效性的一种方法。以聚丙烯酸钠(PAAS)为结合相的DGT装置,与以Chelex100等为结合相的DGT装置相比较,具有不需要脱洗,使用方面等优点,因此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当前,特色小镇和电子商务都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期,两者并不是平行发展的产业,而是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交集和共性。通过对山东省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路的调研与分析,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