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古城保护和更新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bankc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城地处鲁西平原,是我国10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是聊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体现。上世纪90年代以来,聊城在社会发展、经济振兴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更新建设上也迈出了较大的步伐,但同时也存在着历史文化环境损毁等一系列问题,在古城部分尤为突出。研究和寻找古城保护和更新的适宜途径显得非常迫切,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为关于聊城古城保护和更新问题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导论简要介绍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所面临的危机,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状况、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古城保护和更新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聊城古城保护更新研究的内容和理论研究方法。 第一章对聊城古城的区位、历史沿革、古城格局、历史建筑、人文景观等几个方面做了概述。全面了解和深入认识这些内容,是研究聊城古城的保护和更新的基础。 第二章通过对聊城古城的保护和更新的调查的分析,讨论了古城保护和更新中当前存在社会经济、城市规划管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指出古城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古城更新的必要性。这些问题的澄清使得古城保护和更新研究有的放矢。 第三章通过对西方旧城更新理论和历史区更新改造实践以及我国古城保护和更新历程、主要理论实践的研究,汲取“有机更新”理论,借鉴实践经验,针对聊城古城区具体实际状况,提出了古城和新区“新旧分离”和对古城住区进行小规模更新改造的规划指导思想。第四章指出聊城古城的保护和更新应突现文化特色,保持历史的延续。针对古城历史环境的保护、传统文化环境的继承和发展和古城物质环境的改善三个方面的内容,对聊城古城的保护和更新策略及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实践性的探索,提出符合聊城古城实际的保护和更新的适宜途径。 总之在聊城这类历史文化名城古城的保护和更新中,要建立文化观、系统观、经济观,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途径和措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还要有健全的政策法规、有效的组织管理、公众参与等的支持。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中城市新区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但城市新区建设中仍存在形象上的混乱、景观上的无序、公共空间的缺失等一系列的问题,人们普遍表示不满。同时形态上
建筑琉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材料之一,产生于北魏,发展于隋、唐、宋、元,到明代已逐步成熟,进入鼎盛时期。长期以来,建筑琉璃的应用除了自身的使用功能外还可以体现出强烈
面对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日趋紧张,周围可建设用地日益短缺,城市的无序蔓延现象越来越严重,城乡结合部的绿色空间不断被
本文探讨的是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城市的新型空间要素——大学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研究。分析了大学科技园的概念和类型,总结了现阶段影响我国大学科技园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因素,并对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进程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下我国的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消失。与此同时,毫无文化传承和地域性保护的商业开发也在破坏着传统村落。再加上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传统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然而在经济建设上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我国的城乡以及区域的发展却愈发变得不平衡,人口
本文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住空间环境的变迁进行研究。选择快速城市化地区江苏省江阴市,在乡镇以村庄合并模式的集中建设过程中,针对居住空间环境的地域性丧失问题进行分析
空间运动观的研究与对现代主义建筑发展不连续性的判断紧密相关,本文将此研究置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两个历史积层的特殊性和相互关系之中。在此基础上,试图指出的是:在不同性质的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与科技的一体化为特征的世界文明的到来,人类在共享全球性文化与技术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文化的日益趋同和城市特色丧失的危机。因此,如何在全球化的
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迅速崛起,被誉为21世纪朝阳产业,并且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的重要方面。在国内,北京上海等城市也不断加快城市文化创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