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城地处鲁西平原,是我国10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是聊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体现。上世纪90年代以来,聊城在社会发展、经济振兴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更新建设上也迈出了较大的步伐,但同时也存在着历史文化环境损毁等一系列问题,在古城部分尤为突出。研究和寻找古城保护和更新的适宜途径显得非常迫切,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为关于聊城古城保护和更新问题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导论简要介绍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所面临的危机,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状况、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古城保护和更新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聊城古城保护更新研究的内容和理论研究方法。
第一章对聊城古城的区位、历史沿革、古城格局、历史建筑、人文景观等几个方面做了概述。全面了解和深入认识这些内容,是研究聊城古城的保护和更新的基础。
第二章通过对聊城古城的保护和更新的调查的分析,讨论了古城保护和更新中当前存在社会经济、城市规划管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指出古城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古城更新的必要性。这些问题的澄清使得古城保护和更新研究有的放矢。
第三章通过对西方旧城更新理论和历史区更新改造实践以及我国古城保护和更新历程、主要理论实践的研究,汲取“有机更新”理论,借鉴实践经验,针对聊城古城区具体实际状况,提出了古城和新区“新旧分离”和对古城住区进行小规模更新改造的规划指导思想。第四章指出聊城古城的保护和更新应突现文化特色,保持历史的延续。针对古城历史环境的保护、传统文化环境的继承和发展和古城物质环境的改善三个方面的内容,对聊城古城的保护和更新策略及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实践性的探索,提出符合聊城古城实际的保护和更新的适宜途径。
总之在聊城这类历史文化名城古城的保护和更新中,要建立文化观、系统观、经济观,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途径和措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还要有健全的政策法规、有效的组织管理、公众参与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