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竞争力问题,实际上就表现为银行效率问题。银行效率高,意味着同样的投入可以带来更高的产出,或者说同样的产出只需要更少的投入。银行效率的提高就意味着银行竞争力的加强。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不仅可以防范银行风险、促进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深化金融改革的必然要求;这样的研究对金融资源整体利用水平的提高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由于成本效率是银行效率研究的基础,故对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研究利用SFA法测度了14家商业银行1999-2008年间总共252组样本的成本效率值——其中原始样本140组,改进样本112组(2001-2008)。结果显示,不管资产质量(不良贷款率)考虑与否,股份制银行的成本效率都要优于国有银行,但差距在逐年缩小;不良贷款率对整个银行业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国有银行较股份制银行冲击大,效率值下降幅度较大,同时不良贷款率控制起色,负面影响逐年减小,这是可喜的事。然后,在得出效率值的基础上,本文先单独考察了资产质量对成本效率的影响,结论再次佐证了上面的事实;接着,利用面板计量模型从银行稳定、银行规模、产权结构等8各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银行稳定性、银行规模、产权结构等6个因素有积极作用,只有营业费用率与市场集中度对其有负面影响;另外,还考察了难以量化的信息技术、银行监管等因素对成本效率的各自影响。最后,据此实证结果,研究提出了有效提高银行成本效率的各种政策、建议,包括控制与改善资产质量、优化产权结构、实施有效监管、加大创新力度等;全文以存在不足,提出展望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