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7Fr鞘指引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左主干真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并分析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真分叉病变分步双支架术中对前降支保护作用;总结优化对吻技术和近段优化技术及MINI-双支架术干预左主干真分叉病变可行性研究。方法第一部分:连续入选桡动脉途径左主干真分叉病变患者182例,分为两组:7Fr鞘指引导管组(A组,n=91)、6Fr鞘指引导管组(B组,n=91),分析两组手术成功率、导管到位时间、最终球囊对吻成功率及桡动脉途径并发症发生情况;第二部分:连续入选冠状动脉左主干真分叉病变患者122例,分为两组:拘禁球囊组(A组,n=58),拘禁导丝组(B组,n=64),比较临床疗效;第三部分:连续入选冠状动脉左主干真分叉病变患者103例,分为三组,MINI-Culotte(A组,n=31),TAP(B组,n=48例),Modify T-stent(C组,n=24),总结1年MACE发生情况。结果第一部分7Fr指引导管组导管到位时间(68.4s±13.8s)、手术成功率(98.4%)及最终球囊对吻率(100%)均优于6Fr指引导管组(75.2s±11.6s、86.8%、94.5%),导管到位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Fr指引导管组桡动脉痉挛、前臂血肿、3个月随访桡动脉闭塞发生率高于6Fr指引导管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第二部分拘禁球囊组(A组)术中血流减慢3例(5.2%),轻微拘禁球囊扩张后血流恢复,无持续性的心绞痛;拘禁导丝组(B组)术中血流减慢12例(17.2%),其中1例(1.6%)边支闭塞并即刻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及室颤。拘禁球囊组优于拘禁导丝组(P=0.028)。第三部分1.MINI-culotte(A组)使用球囊量较TAP(B组)和Modified T(C组)多(P=0.000),A组回旋支支架直径、后扩球囊直径及左主干后扩压力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6)。2.MACE发生方面比较:1年内行冠脉造影随访,再狭窄共6例(5.8%,A组1例,B组3例,C组2例),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症状驱使的1年靶血管重建4例(3.9%,A组和B组各1例行CABG,B组和C组各1例行药物球囊扩张术),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无一例发生不明原因死亡、明确心脏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休克。结论一,经桡动脉7Fr鞘指引导管干预左主干分叉病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二,拘禁球囊技术可降低左主干分叉病变双支架术中前降支血流减慢或闭塞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减少球囊相关耗材费用。三,优化对吻技术和近段优化技术及MINI-双支架术干预左主干真分叉病变可降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