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8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LIBs)因具有输出电压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器件、光伏储能以及新能源汽车等诸多领域。然而,随着人们对长续航里程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提升电池体系能量密度的任务迫在眉睫。而在众多改善能量密度的措施中,提高材料的比容量是提升能量密度重要的途径之一。对于负极材料而言,硅(Si)负极因具有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理论比容量高(4200 m Ah g-1)等优点,被认为是实现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的理想选择。然而,由于Si基负极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易导致电极材料的结构粉化,破坏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成为限制Si基负极规模化应用的“瓶颈”。因此,设计具有高容量、长循环稳定性的Si基复合负极材料,成为时下研究的焦点。论文首先制备了4种不同结构的高性能硅碳(Si@C)复合负极材料,系统的研究了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提升的关键机制。然后,针对综合性能最优的具有“爆米花”结构的纳米Si/石墨烯/碳复合材料,采用自制Li-芳烃复合物进行预锂化,进一步提升了其首次库仑效率(ICE)及循环性能。最后,通过组装全电池,验证了新开发的Si@C复合材料与高镍正极材料的兼容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为抑制Si负极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改善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考察了原位引入的多孔结构在缓解Si电极体积膨胀方面的作用效果。具体而言,以纳米Si为活性物质,以可回收利用的Li Cl为模板剂,以高软化点沥青为碳前驱体,通过高能球磨工艺原位制备了多孔Si@C复合材料。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模板剂量比为10%时,所制备的多孔Si@C具有最佳的电化学综合性能。该材料在0.2 C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圈后仍然具有很高的可逆比容量(642 m Ah g-1)。通过表征循环前后电极的厚度变化,发现多孔Si@C复合材料的电极膨胀率(15.38%)远低于纯Si(162.46%)和传统Si@C负极(40.24%)。这说明,多孔结构为Si的体积膨胀提供了有效缓冲,降低了充放电过程中电极的体积膨胀,从而抑制了多孔Si@C电极界面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的破坏,保持了电极结构和界面的稳定性。(2)为了消除多孔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对SEI膜形成的影响,利用导电性好、比表面积小的石墨替代多孔碳,通过机械模压与湿法相结合的工艺制备了具有“三明治”夹心结构的纳米Si/石墨/碳复合负极材料(Si@Graphite@C)。采用原位电化学阻抗(EIS)及其他手段表征考察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电解液/电极的界面反应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于SEI膜的形成和演变至关重要。在25℃的环境温度下,电极表面SEI膜的形成比较稳定,有利于电荷的转移。在高温下(55℃),大量的有机组分溶解,造成SEI膜结构的不断重构,导致无机组分更加突出。在低温下(0℃),锂盐的溶解度较低,导致其动力学性能较差,并在首次循环中消耗大量的锂离子(Li+),形成相对致密的SEI膜,导致电极材料的库仑效率降低。(3)鉴于上部分的研究工作,发现“三明治”结构虽然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但由于石墨颗粒比表面积小,导致表面Si颗粒的负载量有限,材料的比容量较低。而片面增大负载量又将影响电极结构的稳定性。基于此,选用粒度较大的SiOx颗粒替换硅纳米颗粒(SiNPs),通过化学气相沉积与机械模压相结合的工艺,将SiOx颗粒锚定在石墨颗粒表面,形成具有“马赛克”结构的复合颗粒。复合颗粒将石墨的高导电性和SiOx的低膨胀性有效结合,成功提高了电极颗粒间的结合强度,改善了材料的整体电化学性能。该材料在全电池应用中表现出较高的可逆容量(2698.8 m Ah),优异的循环稳定性(500圈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高达76.9%)。(4)上述研究结果,证明多孔结构的存在可有效改善电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石墨的引入可提高其整体导电性,SiOx可降低材料自身的体积变化。基于此,本部分以高导电性石墨烯为基材,通过喷雾干燥和湿法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爆米花”结构的SiNPs/石墨烯/碳复合材料(SiNPs@graphene@C)。该结构集多孔结构(爆米花状)、高导电(石墨烯基材)、低膨胀(SiNPs和SiOx)的性能为一体,有效提高电极材料的整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iNPs@graphene@C电极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500 m A g-1时,其充电比容量达777.2 m Ah g-1。循环200圈后,其充电比容量高达692.8 m Ah g-1,容量保持率为83.6%。(5)基于以上四个部分的研究,发现Si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具有共同的缺点,即低的ICE。为改善Si基负极ICE,制备了适用于提高Si基复合材料ICE的预锂化试剂。采用邻三联苯与过量的金属锂在2-甲基四氢呋喃溶剂中反应,得到一种Li-芳烃复合物。将该试剂应用于具有“爆米花”结构的SiNPs@graphene@C复合材料后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预锂化试剂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将SiNPs@graphene@C复合材料的ICE从65.7%提高到86.5%。最后,通过组装全电池,验证了新开发的SiNPs@graphene@C负极材料与高镍正极材料的兼容性。结果表明,SiNPs@graphene@C||NCM 811电池具有较高的比能量密度(340 Wh kg-1)及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其他文献
学位
吹填造陆已经成为港口疏浚淤泥处理与沿海国家土地开发的重要手段,而吹填后的淤泥须经过真空预压固结处理方能进行工程建设。本文在研究吹填淤泥基本特性与真空预压固结特性的基础上,以探索真空固结的淤堵机理与建立真空固结理论为目的,通过开展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对真空预压作用下吹填淤泥的固结理论进行了研究,以获得具有更好工程应用价值的真空固结解,为软土地基的真空固结提供更符合实际工况的理论计算方法。基于改进的固结
学位
作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隔离段在发动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对进气道捕获的气流进行进一步的压缩,为下游燃烧室提供适合燃烧的稳定气流,另一方面,阻止燃烧室产生的高压和扰动传到进气道,避免进气道不起动的发生。隔离段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内部形成的激波串实现的,因此激波串的振荡特性直接影响隔离段的安全稳定工作。上游进气道压缩气流产生的激波会进入隔离段,形成入射激波并导致隔离段内流动非均匀,进而
学位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抑囊方治疗CKD3-4期ADPKD证属脾肾亏虚兼血瘀证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从代谢组学的视角探究中药复方抑囊方的治疗机制,分析中药复方抑囊方对CKD3-4期ADPKD患者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临床研究与代谢组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收取CKD3-4期ADPKD证属脾肾亏虚兼血瘀证患者72例,“基础治疗+中药复方抑囊
学位
无人飞行器,通常也称为无人机,正以极快的速度应用于我们的社会。应用无人机的工业场景呈指数型增长。此外,无人飞行器也引起了其他领域的兴趣,如军事、应急响应、灾难救援、健康医疗、农业、矿业、基础设施建设、运动、教育等等。随着无人飞行器的实际应用不断增长,大量的挑战也随之而来,比如面对动态变化的、未见过的及非结构化的场景,如何进行最优的响应;不可靠的状态估计;在有限资源地约束下,同时进行实时的感知与决策
学位
近年来,风电渗透率的提高在电力系统的低碳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目标,风力发电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电力生产中仅次于光伏发电的主要电源。但是,风电渗透率的增高可能会导致许多技术和运营上的问题,例如,电力系统的现有条件是否足够应对风力发电间歇性引起的频率稳定问题;此外,用风力涡轮发电机代替传统的火力发电机组会造成电力系统的惯性降低。因此,风电场具备必要的调频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位
传统医疗行业存在诸多痛点问题,例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看病流程复杂且效率低下、医患关系紧张等。大数据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传统医疗向智慧医疗转型过程中,辅助医疗诊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提高医疗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信息融合技术在辅助医疗诊断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即证据理论,凭借其在信息表达与处理方面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证据理论
学位
当前滨海城市发展已经进入转折期,存量更新成为滨海城市发展的转型目标。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滨海非正规聚落空间是滨海带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体现区域。因此,滨海非正规聚落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是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研究问题,而滨海带与非正规聚落协同发展是滨海存量更新的关注热点。近年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使得滨海非正规聚落进一步体现其地缘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聚集地,滨海非正规聚落空间
学位
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被广泛应用于结构的加固、修复与升级。碳/玻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可以充分发挥碳纤维的高强度和高模量,以及玻璃纤维的低成本与大应变。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筋筋被应用于结构增强的钢筋束、预应力索和桥梁拉索等。土木工程领域,混杂纤维增强FRP筋在恶劣环境下的蠕变和耐久性能是影响其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论文研究了碳/玻璃纤维杂化作用,开发了一种碳/玻璃纤维层间杂化的FRP
学位
计算风工程采用的小尺度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方法难以考虑真实气象背景影响。针对该问题,近年来涌现出了从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简称NWP)获取CFD来流边界的降尺度计算方法。然而,中小尺度模型的控制方程、时空分辨率以及湍流闭合方案差异显著,当前研究对两者嵌套计算所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