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鱼类钩铗虫科单殖吸虫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69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记述了南海鱼类寄生钩铗虫科单殖吸虫11属14种。其中拟定1新属,2新种,2属2种为我国新记录,2个未定种。具体如下:   异钩铗虫属Heteromazocraes Mamaev,1981   六棘异钩铗虫Heteromazocraes hexacantha Zhang et al.,1998   近邻异钩铗虫Heteromazocraes vicinus(Mamaev,1975)Mamaev,1981似钩铗虫属Mazocraeoides Price,1936   集美似钩铗虫Mazocraeoides jimeiensis Zhang et al.,2001   角西鳍鱼似钩铗虫Mazocraeoides gonialosae Tripathi,1959   未定种似钩铗虫Mazocraeoides sp.钩铗虫属 Mazocraes Hermann,1782   未定种钩铗虫 Mazocraes sp.似拟钩铗虫属,中国新记录Pseudomazocraeoides Price,1961,n.rec   鲦似拟钩铗虫,新种 Pseudomazocraeoides clupanodon n.sp.新钩铗虫属 Neomazocraes Price,1 934   皮体新钩铗虫 Neomazocraes dorsomatis(Yamaguti,1938)Price,1943筛钩铗虫属 Cribromazocraes Mamaev,1981   贝氏筛钩铗虫 Cribromazocraes bychowskyi Mamaev,1981伪花杯虫属 Pseudoanthocotyle Bychowsky&Nagibina,1954   巴氏伪花杯虫 Pseudoanthocotyle pavlovskyi Bychowsky&Nagibina,1954膜钩铗虫属,新属 Memmazocraes n.g.   大亚湾膜钩铗虫,新种 Memmazocraes dayawanensis n.sp.格氏虫属Grubea Diesing,1858   澳洲格氏虫,中国新记录Grubea australis Rohde,1986,n.rec鲐钩铗虫属Kuhnia Sproston,1945   鲭鲐钩铗虫Kuhnia scombri(Kuhn,1829)Sproston,1945拟鲐钩铗虫属,中国新记录Pseudokuhnia Rohde&Watson,1985,n.rec   短小拟鲐钩铗虫,中国新记录 Pseudokuhnia minor Rohde&Watson,1985,n.rec   本文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对部分钩铗虫科单殖吸虫(9属11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的靶基因是进化速率相对较慢的核糖体28S rDNA部分序列和进化较快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ITS1)分子系统树的构建采用PAUP4.0软件中的最大简约法(most parsimony method)和邻接法(neighborioining method)。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形态学研究表明,鲦似拟钩铗虫与角西鳍鱼似钩铗虫在铗片数,卵巢位置,生殖钩结构等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别,故归类为不同的属种,而未定种似钩铗虫无论在铗片、睾丸、卵巢及卵的结构上都与角西鳍鱼似钩铗虫基本相同,但因标本数量少及虫体不新鲜导致交接器结构未能观察清楚,故作为未定种处理。而ITS1序列比对发现,角西鳍鱼似钩铗虫、未定种似钩铗虫及鲦似拟钩铗虫的碱基差异率小于1%。作者认为,鲦似拟钩铗虫与角西鳍鱼似钩铗虫为两个不同的种,而未定种似钩铗虫与角西鳍鱼似钩铗虫是否为同一种需采集更多的标本来确定。   2、28S rDNA系统进化树与形态学上的分类基本吻合,除了鲦似拟钩铗虫和未定种钩铗虫外,其他的虫种都聚集到了相应的属系中,基本支持形态分类学对属种的划分,同时部分支持寄生远洋深海鱼类上的虫种间亲缘关系较近,寄生近海低等鱼类上的虫种间亲缘关系较近。
其他文献
从苦豆子中分离出的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等多种生物碱,药理研究已证明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肿瘤、镇静、抗心率失常等作用,但未见关于苦豆子类生物碱对胆囊运动影响的报道。本论文通过离体实验直接证明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对胆囊平滑肌收缩运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通过在体实验进一步探讨四种生物碱对胆囊运动功能的影响。实验选用健康豚鼠,体重250-450g,离体实验雌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