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前提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或者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规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最低工资规定》的实施是为了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以获得劳动报酬,保护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目前中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实行地方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即由各省级政府或直辖市政府自行制定的。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愈加重视改善民生以及调节收入分配,“十三五”以来各地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虽然最低工资已经得到提高,但实现国家制定这一政策的初衷,取决于该制度是否在实施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本文通过CHIP2013调查数据,研究劳动者个体特征对最低工资落实情况的影响,比较不同行业、职业、单位性质和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落实情况;运用全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最低工资标准决定因素对最低工资落实情况的影响,探索最低工资制定的合理性。结果发现:(1)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经验年数对最低工资落实情况有着显著影响,男性、青壮年、高学历劳动者、已婚劳动力、入职越久的员工工资水平更有可能高于最低工资水平。(2)不同行业、职业、单位性质和地区的最低工资落实情况有差异: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等行业的最低工资落实情况较好,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的落实情况较差;单位负责人的最低工资落实情况较好,其次是办事人员,最后是工人和其他职业;外资合资企业的最低工资落实情况较好,其次是国有集体,最后是个体和其他;东部地区最低工资的落实较好,西部次之,中部较差。(3)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时考虑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居民定基消费者价格指数和人均GDP的影响,但没有考虑其他决定因素的影响;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考虑了城镇居民环比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忽略了其他决定因素的影响,最低工资标准在制定和调整上存在诸多问题。根据上述研究,虽然中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已经实施了十多年,但从最低工资的实际落实来看,结果不尽如人意,最低工资制度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本文提出要完善和严格执行有关最低工资标准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牺牲工人利益的行为;合理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落实的监督机制,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