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变色过程中的’北陆’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叶片为对象,明确了花青苷类和叶绿素类色素的含量、种类、比例变化特性,探讨了蓝莓叶片秋季变色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可溶性糖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叶片秋季变色过程中类黄酮类物质的变化特性;并分析了新梢不同部位叶片中相关指标的变化特性,为充分发挥和提高蓝莓叶片的经济利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奠定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北陆’蓝莓叶片检出4种花青素:飞燕草素、牵牛花素、锦葵色素和矢车菊素,其中飞燕草素和牵牛花素含量占比最大,约占到花青苷总量的88%,二者含量随叶色变化而增加但比值不变,约0.85。全绿叶片中解析出5种花青苷组分,随叶色变化组分增多,全红叶片中解析出11种组分,其中飞燕草素-3-O-阿拉伯糖苷、牵牛花素-3-0-葡萄糖苷和牵牛花素-3-0-半乳糖苷占比较高达90%。随着叶色变化,花青苷总含量持续增长,原花青素含量总体下降,黄酮醇含量小幅增长;花青苷主要从变色S3期(红绿二色面积相当时)开始显著上升,而原花青素在S1-S2期(叶片开始变红时)显著下降。叶片全红时期的类黄酮总量与全绿时期相当;花青苷和黄酮醇比全绿时期分别提高9倍和30%,而原花青素降低20%。叶绿素含量降低50%。可溶性糖含量随叶色变化总体升高,叶片全红时期的可溶性糖总量、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约比全绿时期分别提高20%-40%,其中蔗糖占可溶性糖总量比例最高(约占60%)。新梢基部与中、上部叶片的色素和类黄酮物质含量差异显著,基部叶片中的类黄酮物质在叶色变化过程中变幅最大,而中部叶片的叶绿素变幅最大。温度与叶绿素、可溶性糖、类黄酮总量之间均显著相关;叶绿素与类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之间均显著相关;果糖与花青苷、黄酮醇显著正相关,蔗糖相反。叶片中,原花青素在栅栏组织、海绵组织、韧皮部、髓射线、厚角组织中分布丰富;黄酮醇在栅栏组织、维管束鞘细胞、木质部、髓射线、厚角组织、表皮细胞中分布丰富,在薄壁组织和海绵组织中分布较少。综合分析认为,花青苷积累量的增加和叶绿素积累量的减少是蓝莓叶片变色的关键因素;飞燕草素与牵牛花素是影响变色的主要花青素;黄酮醇倾向于分布在光合作用较强的组织;而原花青素的叶肉细胞中分布较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