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肺癌主要分为两类: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后者占全部肺癌的80%,进一步分为腺癌(25%)、鳞癌(35%)、大细胞未分化癌(15%)和其他不常出现的亚型。外科治疗是大部分NSCLC的首选方法,但在肺癌患者被确诊时,70%-80%已为局部晚期或晚期而失去手术切除的根治性机会,放射治疗为该期患者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经典的放射细胞生物学为临床开展新的剂量分割方法,提高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以及如何保护正常组织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开展,对肿瘤放射分子基础如DNA修复,信号转导通路等有了更深理解。应用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肺腺癌A549细胞为基础,观察信号转导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的放射增敏作用。目的探讨PI3K/Akt通路抑制剂是否可以对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产生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分空白对照组(C)、照射组(R)、加药组(D)、照射加药组(R+D),照射剂量为0 Gy、2 Gy、4 Gy、6 Gy、8 Gy、10 Gy,Ly294002药物浓度为20μmol/L,然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单独2 Gy剂量照射下的四组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利用单击多靶数学模型拟合辐射剂量效应曲线及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各组细胞存活情况。数据分析采用SPSS11.5及SigmaPlot9.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结果x±s表示,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pearson直线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Ly294002作用于细胞后,G2/M期细胞比例增加,R+D组G2/M期阻滞最为强烈(p<0.05)。凋亡率测量结果显示:D组较R组凋亡率高,与C组相比分别增加5.54和3.9倍(p<0.05),R+D组凋亡率最高,为C组的6.67倍(p<0.05)。G2/M期细胞与凋亡指数相关分析:rs=0.953,p<0.05,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LY294002可抑制细胞内磷酸化AKT,而放射对磷酸化AKT的作用不明显,如LY294002结合放射,两位点氨基酸磷酸化的抑制较单独作用更加明显。放射增敏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A549细胞受不同剂量照射后各处理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与C组相比均呈下降趋势,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集落能力下降更明显;同一照射剂量下,R+D组集落形成率明显比R组低;R组D0值为1.8973 Gy,Dq值为1.9188Gy;R+D组D0值为1.7005 Gy,Dq值为1.4349 Gy;SERD0为1.1157,SERDq为1.3372。结论LY294002对体外肺腺癌A549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PI3K/Akt传导路径,降低AKT活性,改变各种蛋白及酶的活性,对细胞周期,凋亡和血管新生等产生调节作用,从而发挥放射增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