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稠油油藏储量丰富,稠油的开采利用对于解决石化资源的不足具重要意义。稠油粘度高、流动性差,开采困难,在开采中往往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复合采油,常用的方法为注蒸汽驱油和乳化降粘相结合的采油方法,要求乳化降粘剂具有较好的耐温性能。因此,耐高温乳化降粘剂的研制对稠油开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乳化降粘剂具有针对性强,应用范围窄的特点,但研究者对这一现象的本质了解较少,本论文试图从稠油组成与乳化降粘的关系来探讨这一问题。以馆陶和LD2-2稠油为原料,通过对两种稠油进行四组分组成、组分元素组成、核磁共振谱及红外光谱、油水界面张力、水包油乳状液滴粒径等一系列研究,发现沥青质的含量与结构是影响所研究稠油降粘的主要影响因素,且沥青质芳香度含量高的稠油较难乳化。本论文属于室内试验,以海上稠油为原料,对二十一种不同离子类型的表面活性剂进行乳化降粘初选;然后,根据各离子特点按照不同比例进行二元复配及性能评价,找到符合要求的耐温乳化降粘剂配方:AB2。该配方可在350℃处理12h后,仍保持降粘性能基本不变;能耐66000mg/L的矿化度值,其中Ca2+含量为6000mg/L,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能力。350℃处理后,用量仅为270ppm(0.09%wt)时对海上稠油的降粘率达到99%以上,静置1h后脱水率达到80%以上。乳化降粘剂体系的适应性与乳状液的稳定性对稠油的开采运输及后期加工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了矿化度、pH值、温度、浓度、油水比等因素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界面张力及Zeta电位与乳状液稳定的关系。研究表明:盐的加入利于乳状液稳定;随着矿化度的增加,乳状液稳定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该配方在矿化度值为55000mg/L时,乳状液最稳定,且此时界面张力达到最低值7.74×10-2mN/m。乳状液在碱性范围内比酸性范围内稳定,这与油样具有较高的酸含量相一致。随着乳化剂加入量的减少,乳状液逐渐不稳定。温度对乳状液的影响较小,与配方为耐温型乳化降粘剂有直接关系。随着油水比的降低,乳状液逐渐不稳定。通过对油水界面张力与Zeta电位的测定可知,界面张力是评价乳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界面张力越大,体系的界面吉布斯自由能越高,体系稳定性越差;而Zeta电位不一定是评价乳状液稳定性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