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外感热病研究述要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_L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外邪,出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的总称。明代医家,在继承《内经》、《难经》等伤寒、热病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临证经验,对外感热病的涵义、病因病机、发展传变、辨治法则、治疗用药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具体的阐发,并突破前人观点,提出许多新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外感热病涵义方面,区分伤寒、温病与热病等概念,阐发湿病、温疫、秋燥,提出中寒概念等。病因病机方面,吴有性创造性地提出“戾气(疫气、异气)”在温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袁班首次提出卫气营血的传变途径,张鹤腾指出暑病乃夏月新感暑热之邪,有异于“冬伤于寒”,“后夏至日为病暑”的暑病。辨证方法方面,多注重舌诊和脉诊,分六经辨治温病,并注重以八纲辨治外感热病,袁班提出卫气营血辨证雏形,为清代叶天士完善卫气营血辨证打下基础。治法方面,陶华等医家认为伤寒温病治法寒温迥异,不可混淆,吴有性善用下法祛除疫戾之邪。用药方面,张介宾强调夹虚伤寒的治疗,善用地黄,缪希雍善用清凉滋阴药治疗外感热病。临证方面,对各种外感热病提出具体的治则治法,丰富了外感热病的临床经验。此外,明代的方书及本草书中记载了众多治疗外感热病的方剂与药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资料。  总之,明代医家在外感热病方面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丰富了中医外感热病的理论与实践,并对后世中医外感热病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旭日东升》瓶型:灯笼瓶,高度47cm,颈高6cm,口径18cm,腹径28cm,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景德镇陶瓷史上首次双主题创作,由《井冈春雪》和《红梅傲雪
专家系统是能存贮专家经验和事实而为更大范围使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专家系统可为用户解决哪些需要依靠领域专家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利用专家系统可使专家知识得到丰富,并为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齐刺结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客观评价齐刺结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为传统内经刺法在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
期刊
目的:探讨针刺手三阴经结合八邪穴对脑卒中后软瘫手的影响,优化软瘫手针刺方案。  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针灸科脑卒中后软瘫手患者,病程均在0-
期刊
钦州采茶戏属桂南采茶戏中的一个地方小戏种,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独具钦州地区风格特色的地方文化,是当地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成员.它从茶农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接地气,平民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