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搅拌反应器在冶金及化工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压力能驱动的自搅拌反应器利用了高温高压流体自身能量,结合了管式反应器和釜式反应器的双重优势,通过驱动轮进行搅拌,不仅实现了物料的高效混合和能量的利用,同时,克服了传统搅拌反应器机械密封困难等问题。对这种新型反应器性能的研究和结构优化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前期研究已经证实压力能驱动自搅拌反应器的可行性和初步的流动特性。本文在此基础上,借助物理实验、理论计算、数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搅拌反应器在冶金及化工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压力能驱动的自搅拌反应器利用了高温高压流体自身能量,结合了管式反应器和釜式反应器的双重优势,通过驱动轮进行搅拌,不仅实现了物料的高效混合和能量的利用,同时,克服了传统搅拌反应器机械密封困难等问题。对这种新型反应器性能的研究和结构优化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前期研究已经证实压力能驱动自搅拌反应器的可行性和初步的流动特性。本文在此基础上,借助物理实验、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因次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自搅拌反应器的关键部件-驱动轮的结构型式对能量转化的影响规律和搅拌特性,包括考查了流体压力,液位高度等因素对搅拌转速、驱动轮获能、混合均匀度以及搅拌流场的影响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当压力为2.5 MPa,液位高度H/D为1/4-7/8时,冲击式驱动轮、平板式驱动轮和斜击式驱动轮的搅拌转速分别为56-82 rpm、59-78 rpm和48-69 rpm,压力为0.5-2.5 MPa,液位高度相同时,冲击式驱动轮和平板式驱动轮的搅拌转速均大于斜击式驱动轮的搅拌转速。(2)通过公式N平=F·v板和(?)计算得到不同结构的驱动轮获能情况。当压力为2.5 MPa,液位高度H/D为1/4-7/8时,冲击式驱动轮和平板式驱动轮的获能分别为6.4-9.3 W和5.6-7.4W,压力为0.5-2.5 MPa,液位高度相等时,冲击式驱动轮的获能大于平板式驱动轮的获能。(3)在固液两相体系中,搅拌轴处固液混合均匀度最低,随着与搅拌轴距离的增大,固液混合均匀度也变大,越接近壁面,固液混合均匀度相差越小。(4)采用PIV技术对自搅拌反应器内搅拌流场进行研究,当各影响因素相同时,冲击式驱动轮作用下的流体流速大于平板式驱动轮作用下的流体流速。搅拌桨附近和近壁处流速小,主流区流速大;径向流速大,轴向流速小,流体主要通过环流进行流动。(5)本文利用因次分析理论推导了压力能驱动的自搅拌反应器驱动轮获能的相似准数关联方程式,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方程系数,得到:N=9.53·10-7D3u2R1ρ经验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其他文献
在钢铁生产中硬度是评价带钢质量的重要指标,传统离线测量硬度的方法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导致经常发生产品质量波动,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数据采集技术的进步,使得数据解析建模方法可以应用到带钢硬度的在线预测中。作为数据解析方法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求解速度,然而其泛化能力还有待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传统的酸洗除鳞工艺在线材行业中受到限制,企业纷纷采用机械除鳞代替酸洗除鳞。机械剥壳除鳞法是使线材通过一组或多组弯曲辊发生反复弯曲变形,导致氧化铁皮破裂剥落,实现氧化铁皮的去除。该技术已逐渐成为线材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机械剥壳对于线材氧化铁皮的厚度与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氧化铁皮控制不合理往往造成了高碳钢线材机械剥壳效果不佳,氧化铁皮无法呈大片状或长条状剥落,甚至残留在基体
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TBCs)因其较低的热导率及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在保护高温合金、提高其工作温度方面有着优秀的表现,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热机中,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使用损耗率,减少航空航天发动机的涡轮叶片的磨损速度等起着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其工作环境及其恶劣而本身形貌及微观结构又十分复杂,使得涂层的失效难以被精准预测,对使用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故而对热障涂层失效机
张力制度对于连轧钢管的尺寸精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某钢管厂Φ460mmPQF生产线生产实际,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建立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并对实际连轧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轧辊转速、芯棒速度、芯棒与钢管内壁摩擦系数对轧制力、轴向应力均匀性的影响规律;以优化轧制状态为目的,提出连轧管工艺优化方案。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Φ460mmPQF机组的设备参数及现
谱写爱的教育乐章的第一人,陶行知先生当之无愧!教师只有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恋和仰慕心理,才能喜欢教师教的科目,听从教师的教导得以进步。
Al-12.7Si-0.7Mg挤压型材是东北大学自主研发出的一种新型可热处理含镁高硅变形铝合金。针对这种新型合金的焊接问题,东北大学又成功制备出一种与该新型合金成分相同的Al-12.7Si-0.7Mg合金焊丝。本研究基于原有配用合金焊丝的化学成分设计了添加不同含量混合稀土元素(Ce+La)的 Al-12.7Si-0.7Mg-xRE(x=0,0.4,0.6,0.8)合金焊丝,旨在进一步提高这种新型变
利用镁基金属易于产生取向性的特点及BaTiO3陶瓷物理化学稳定性优势,本文首次探索性研究了以BaTiO3颗粒和镁基(Mg、AZ91)材料之间相互掺杂后对其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开展了套管轧制Mg/BaTiO3陶瓷带材实验结果表明,0wt%Mg/BaTiO3陶瓷带材侧边形貌呈规则的多边形形状,套管大变形过程能够改变BaTiO3陶瓷的偏聚方式,形成一定的群体
电催化技术在开发清洁能源和降解污染物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的热点研究领域。其中开发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新型电催化剂是该领域的核心任务。具有特殊物化性能的金属氧化物被应用于多种电催化反应,且通过多组分设计有望进一步优化其性能。然而,目前对催化机理的研究不足以准确推算催化剂成分、结构等特性与其性能的关系,因此新型催化剂研究仍停留在重复机械的材料合成和性能检测模式。为推进金属氧化物电催
热镀锌板因具有耐腐蚀性能强、成本低、加工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建筑等行业。但热镀锌板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腐蚀,因此为延长热镀锌板的使用寿命,需对其进行钝化处理。传统的钝化工艺主要为铬酸盐钝化,但因六价铬为有毒物质,近年来铬酸盐钝化工艺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因此研发一种无毒、环保的无铬钝化工艺已成为热镀锌钢板钝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以热镀锌板的无机-有机复合无铬钝化工艺为研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电磁污染也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电磁波吸收剂研究的快速发展为解决电磁污染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在众多吸波材料中,石墨烯由于质量轻、化学稳定性好、电导率和热导率优异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青睐。然而,石墨烯制备过程繁琐,价格高昂,所以本文致力于制备以石墨化碳球为基体的复合材料。此外,ZnO作为一种重要的宽禁带半导体,已经广泛应用于催化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