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肺抑瘤合剂治疗ⅢB、Ⅳ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肺抑瘤合剂治疗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为纯中医药治疗ⅢB、Ⅳ期肺腺癌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将入选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其中中药组(A组30例),中药加免疫支持组(B组30例),鸦胆子口服乳液加免疫支持组(C组30例),化疗加免疫支持组(D组30例)。每28天一个周期,分别治疗四个周期后观察4组患者病灶变化、主症(发热、咳嗽、咯血、胸痛、气急等)变化、生存期比较、生活状态KPS评分比较、体重指数、免疫指标、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病灶变化:经秩和检验检验,四组患者的病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病灶变化最明显,A、B组次之,均优于C组;主症变化:各组治疗后主症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四种治疗方法均有效,A、B两组最优,D组次之,均优于C组;生活质量:四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经秩和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比较和C、D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优于C、D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四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变化经秩和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比较和C、D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优于C、D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期变化:各组治疗后生存期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四种治疗方法均有效,A、B两组优于C、D两组,A、B组之间和C、D组之间无差异(P>0.05);免疫指标:治疗前4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的CD3+、CD4+、CD4+/CD8+水平较前升高,CD8+水平较前下降,C、D两组CD3+、CD4+、CD4+/CD8+水平较前降低,CD8+水平较前升高,A、B两组优于C、D两组(P<0.05);血清VEGF:四组患者治疗后VEGF水平经F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与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治疗前患者的VEGF水平,说明A、B组优于其他两组,D组次之,均优于C组。结论:肺抑瘤合剂与鸦胆子口服乳液加免疫支持治疗及化疗加免疫支持治疗比较,可显著提高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调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VEGF水平,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为中医综合治疗ⅢB、Ⅳ期肺癌提供了临床及理论依据,更好的指导临床ⅢB、Ⅳ期肺腺癌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