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亚低温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同时监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SF)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的变化,分析亚低温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验证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与常规治疗相比是否具有一定的优势,进一步揭示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亚低温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内容:(1)研究亚低温治疗对sTBI患者血清及CSF中BDNF表达的影响;(2)研究sTBI患者血清及CSF中BDNF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3)研究亚低温治疗对sTBI患者颅内压、生命体征、血气、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4)研究亚低温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办法;(5)研究亚低温治疗对s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系科2008年4月~2009年3月期间收治的部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GCS≤8分)5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其中亚低温治疗组24例,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连续监测颅内压以及生命体征、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亚低温组患者均于伤后24 h内接受亚低温及常规药物治疗,维持直肠温度(RT)在32-35℃,平均(33.5±1.1)℃,治疗时间为1-7天,平均(63.4±21.7)h,当ICP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后24 h,停止亚低温治疗,采用自然复温方法,平均每6 h复温1℃,在12-16 h之后将病人RT复至36.5-37.5℃。对照组药物治疗与亚低温组相同,RT维持在36.5-37.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及CSF BDNF水平,所有患者于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判断预后,并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亚低温治疗后第1天患者血清及CSF BDNF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之后3天亚低温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及CSF BDNF表达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1);伤后早期两组患者ICP均高于正常,经过治疗,两组患者ICP均有所下降,但亚低温治疗后第3、7天时下降程度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且降至正常范围内;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低,预后改善明显。结论:sTBI患者伤后颅内压都将增高,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亚低温治疗可提高sTBI患者血清及CSF BDNF的表达水平,降低颅内压,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并且无严重并发症,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血清及CSF BDNF表达水平的平行关系表明我们还可以通过血清BDNF的表达水平来反映大脑中BDNF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