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行交通依然是中国城市居民最普遍的出行方式,却常被以小汽车为主导的城市交通规划所忽视,慢行者的出行环境因之日益恶劣,充满了风险及不便。因此,“明确慢行交通定位”、“促进路权公平分配”、“保障慢行者的安全与便捷”应成为慢行交通战略规划、空间规划、设施规划的关键,亦即本文之研究目标。
慢行发展战略层面:依据出行结构将全球城市划分为A~E模式,通过比较五类模式的发展背景、出行效率、交通安全及慢行变迁,明确了中国城市的慢行发展方向:“中国城市绝无可能走小汽车化的机动化之路,慢行应成为国内中小城市的交通主导模式与大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之道,慢行发展之关键在于安全与效率改善”。通过与发达城市类比,明确了慢行规划的人本化空间研究思路。
慢行空间策略层面:针对以PCU为本的错误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的PPU指标及路权分配原则。将城市慢行空间集成为慢行岛、慢行核、轨道慢行辐三类单元,提出了“慢行岛际快慢分行、慢行辐中快慢衔接、慢行核内慢行优先”的多元发展策略。将区域慢行空间集成为慢行源、慢行汇、慢行集与动线网络,建立了基于GIS的评价模型,以期量化分析各类慢行者的时空指标及便捷程度。
干路设施规划方面:基于事故统计、快慢冲突分析,揭示了干路的慢行风险与快慢分行之必要。特别指出:“若效率与安全发生矛盾,慢行者的自由程度、车流通行效率均应做出让步”,“慢行者的干路时空损失不可超过其承受极限”。据此研究了慢行事故黑点、慢行时空阈值两类指标,将其作为了快慢分行规划的重要依据及准绳。结合骑行者绕行阈值调查,研究了机非分行条件。结合步行者绕行、等候阈值及设施偏好调查,研究了干路过街设施的布局及选型要求。
慢行网络规划方面:结合无车日实施效果调查,揭示了慢行不便以及小汽车对于街道活力的蚕食,提出了基于宁静化技术的慢行优先发展策略,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相对温和的规划手段限制小汽车速度与流量,改善慢行交通环境”。重点讨论了宁静步行系统、自行车廊道网络的规划原则、设计要点、改善策略。
综上研究,论文构建了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的概念框架。遵循其“以人为本、空间集成”的技术路线,以上海市为例,对四个典型案例做出了评价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