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0年开始,中国政府在保障城市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福利方面的政策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同时从2004年开始出现的“民工荒”进一步推动政策向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方向转变。本文利用2006年国家统计局城市农民工生活保障状况专项调查数据,从最低工资保障、劳动时间、工资拖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等七个方面细致描述和分析了在新的形势和政策背景下中国城市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福利现状。
本研究发现:从整体福利水平上看,2006年城市农民工的福利状况较前几年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工资拖欠和社会保障方面有显著改善,不过仍然没有摆脱福利较差、保障水平不高的局面。同时,通过对城市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福利的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特别是通过观察个人特征和单位特征在决定农民工福利各方面的地位对比,可以将农民工的福利的各个方面分成三类:第一类为工资拖欠和工伤保险,其中单位特征起主导作用,而个人力量在工资拖欠和工伤保险的谈判中微不足道;第二类为最低工资覆盖、考虑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覆盖情况和住房,其中个人特征起主导作用,而单位特征不同的企业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别但整体情况堪忧;第三类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其中单位特征和个人特征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这说明当前城市农民工在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问题上已经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了。与之对应的政策涵义是,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和解决的难易程度,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和建立工伤保险是需要优先做的;其次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制度设计和加大执法力度,使得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能够覆盖更多的农民工;另外,政府还需要着手考虑保障农民工就业群体中的低收入群体和城市农民工的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