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药微胶囊化是农药剂型加工中一项重要应用技术。微胶囊剂与其他农药剂型相比,具有延长持效期、降低对环境污染、降低毒性、减缓原药分解、防效较好等优点,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甲维盐是一种超高效、广谱、低毒、无公害的杀虫杀螨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中。但是,在其使用过程中紫外线的照射、气温和土壤环境等因素均能促使其分解,限制了甲维盐的使用与药效的发挥。将甲维盐微胶囊化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些问题。本研究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胶囊,研究了三聚氰胺与甲醛的质量比、芯壁比、乳化剂、搅拌速率与时间、pH值、温度等因素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对制备的微胶囊进行了表征。测定了甲维盐微胶囊化前后的光解率。探讨了不同黏均分子量羟乙基纤维素作为乳化剂对微胶囊表面形貌、粒径及其分布、包覆率与载药量的影响,对使用不同黏均分子量羟乙基纤维素作为乳化剂制备的甲维盐微胶囊的释放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甲维盐微胶囊化的优化工艺为:将2.0g三聚氰胺与4.0g甲醛溶液混合搅拌,用0.5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至9.0,升温至75℃,待三聚氰胺完全溶解后加入2倍于甲醛体积的去离子水,反应10min,得三聚氰胺-甲醛预聚物溶液。2.5 g甲维盐原药溶解于5.0 g甲苯中得油相,以1wt%的羟乙基纤维素作为乳化剂溶于去离子水得水相,两相于三颈烧瓶中以1000 r/min的剪切速率下混合搅拌20 min得稳定的乳液,于其中加入预聚物水溶液,70 min内使用0.5mol/L的HCl调节体系pH值至5.0,以0.5~1℃/min的速率升温至50℃,保温固化2h,采用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至中性,即可得到形貌规则,表面光滑的甲维盐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证明甲维盐已完全包覆在微胶囊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缓释性能良好。持续释放时间可达15 d以上。光解实验表明微胶囊化可有效降低甲维盐原药的光解,原药经紫外灯照射后分解率达到57.4%,而微胶囊中甲维盐的分解率为21.5%。不同黏均分子量羟乙基纤维素制备的微胶囊中,分子量较小的羟乙基纤维素制备的微胶囊外形规则,致密,无黏连现象。随羟乙基纤维素黏均分子量的增加所得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逐渐增大,其中Mv=90,000的HEC制备的微胶囊平均粒径为5.70μm,小于分子量较大的HEC制备的微胶囊。不同分子量HEC对于微胶囊的包覆率与载药量有显著影响。随羟乙基纤维素黏均分子量的增加,包覆率与载药量逐渐减小。以Mv=90,000的HEC制备的微胶囊包覆率与载药量最大,分别为84.03%和23.46%。释放性能的研究表明采用Mv=90000的羟乙基纤维素制备的微胶囊的释放性能较好。采用Mv=90,000和250,000的HEC制备的微胶囊的累计释放性能大于15d,优于Mv=720,000与1,300,000的HEC制备的样品。以乳油作为对照进行甲维盐微胶囊田间药效分析,结果表明:甲维盐微胶囊速效性不如乳油,施药14天后,微胶囊悬浮剂的缓释性逐渐发挥作用,施药后21天,甲维盐微胶囊悬浮剂各处理防效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并与之存在显著性差异。3%甲维盐微胶囊悬浮剂6克/亩的防治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