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儿童再生育家庭的家庭教育观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u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我国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后,生育二胎的家庭增多,再生育一时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智力障碍儿童家庭再生育情况其实早已有之,但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再生育家庭的研究却较少,主要集中于再生育情况统计和随访、再生育风险临床研究等,对头胎为有智力障碍的儿童,二胎为正常儿童的特殊家庭关注更少。国内外对家庭教育观的研究成果也很多,目前我国家庭教育观的研究大多分别涉及正常儿童或特殊儿童家庭,以并存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家庭的研究甚少,与我国相比,国外更重视家庭教育,有专门的家庭政策管理机构和家长培训,在家庭教育中尊重孩子的意志和权利。为了能更好的服务这类特殊家庭,研究者从家庭教育观着手,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利用自编“再生育家庭教育观调查问卷”对四川省10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再生育家庭中,头胎为有智力障碍的儿童,二胎为正常儿童的50个家庭进行了调查,并选择了其中5名家长进行了访谈,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了解这类家庭的再生育意愿和影响因素,家庭教育观的异同之处,从人才观、教子观、亲子观、儿童观四个方面展开,对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教育理念、方法、内容、行为、困难和问题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智力障碍儿童再生育家庭的家庭教育观受到再生育意愿及风险;家长的文化水平;家庭经济水平;社会看法;国家福利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其家庭教育观的研究结果简要概括为:1.家长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期待较低,在学业方面的期待差别最大,教育经济和时间上的支出分配不均,有极端现象,常顾此失彼。2.家长缺乏孩子具有独立人格的认识,阻碍了孩子的自主权的发挥,认为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并存的家庭情况就孩子的教育和发展的问题上有利有弊。3.家长在对待两个孩子的教育观存在明显差异,更多家长会把时间花在正常儿童身上,在孩子具体矛盾的处理和物资分配上倾向于公平分配,日常交流采用平等交流为主。4.家长们普遍意识到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应该是“父母”双方,但在实际生活中,教育和看护孩子往往以作为母亲的责任为主。5.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缺乏专业知识和方法、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家庭成员教育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教育信息获取渠道较多,但主要依赖于学校。因此,本研究建议:政府要加大智力障碍儿童再生育家庭的财政补贴;社会和家庭要全面关注并解读学习国家福利政策;家长学校要一起制定儿童长短期成长规划;教师要认真送教上门,开展家访;心理学相关专业人员要定期进行家长交流和心理辅导。从多方面支持并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再生育家庭,改善其家庭教育状况。
其他文献
反贫困研究和实践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农民收入、社会保障、产业结构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
目前我国艾滋病蔓延的状况与检测情况存在差距,检测滞后已成为防艾工作的瓶颈。为此,提出了在我国全面推行自助检测的建议,初步论述了自主检测的优势、实施中应该注意的政策、伦
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我们应通过各种方法努力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为农村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本文通过对高中化学解题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总结出高中化学解题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即基础知识薄弱、缺少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不正确等,进而提出高中化学解题的对策方法,从提
【摘要】农村学校的英语口语教学相对薄弱, 其原因在于农村教师自身能力有限, 学生基础相对较差, 农村教学条件落后。要改变这一现状, 需要从教师素质、学生兴趣等方面入手, 内外并举, 才有可能找到出路。    英语教学在我国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 但较城市学校而言, 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亦显得薄弱了许多。最为突出的是“哑巴英语”, 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英语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阻碍了农村学生融入国际化潮流
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普及与发展,如何在贫困治理领域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扶贫对象是政府重点解决的问题。将大数据平台与精准扶贫的机制要求
多主体供地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归结起来,就是优化土地供给结构、提高土地供给效率、释放土地要素动能。就其可望释放出的巨大制度红利而言,称之为“重大变革
报纸
我国现行诉讼法中的法院命令长期得到不到重视,且命令内容极少,形式也不完善。法院命令体系的欠缺,会导致法院难以顺利地行使审判权力。本文在对法院命令的性质和作用进行分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