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总体理论及其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针对三种总体结构布局形式不同的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分析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底排装置、火箭装置的工作特性,详细讨论了复合增程弹底排—火箭工作时序选择对弹道特性的影响以及实现理论上最佳弹道的匹配条件。 本文根据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其底排燃减阻和火箭助推阶段的质量、质心位置、转动惯量等结构特征参量变化的弹道特征,在建立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结构特征参量为不变常量的多元弹道计算模型基础上,导出了结构特征参量为连续变化量和非连续变化量的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多元弹道计算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数值分析程序,构建了研究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其它关键技术的理论工具。 本文进行了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工作时序参数正交试验设计的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揭示了每个参数对射程计算的影响趋势,为进一步确定底排—火箭工作时序参数值的最佳匹配组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建立了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该模型首次综合考虑了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结构特征参量、结构强度性能、飞行稳定性、威力性能和射程指标,编制了相应的分析程序,进行了算例计算;完成了130mm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原理样弹的结构设计与飞行试验,其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理论研究工作的实际应用价值。 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火箭空中点火延时机构延期时间的控制对于最大限度发挥火箭增程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固体粒子”效应理论,建立了点火延期管动态燃速数学模型,导出了点火延期管动态延时控制的理论计算模型,分析了火箭空中点火延期管的安装位置及其形态对其延期时间的影响,为高精度火箭空中点火具的工程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提出了底排燃气压力不随外部压力变化,既可改善底部弹射击精度又可提高减阻效果的二次扩张原理,建立了底排燃气二次扩张压力的计算模型,并通过采用二次扩张原理的新型底排装置与传统底排装置的对比试验,验证了新型底排装置结构实现的可行性;完成了基于底排燃气二次扩张高效增程原理的底排—火箭复合高效增程弹方案设计及其有关计算,从理论上验证了其工程应用的可行性和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