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行评议是一项学术人内部的评价制度。追求纯粹的知识与维护学术自治应是同行评议制度的根本目的。从学理上看,知识与学科的逻辑决定了同行评议制度承担高校学术评价职责的不可替代性。从规范性上看,该评价制度不应被局限在带有行政色彩与结果导向性质的评价范围内。以此观照现实,在当下高校同行评议制度很大程度上正面临合理性危机之时,理性审视高校同行评议制度就显得尤为迫切与需要。本文以高校教师聘任与晋升事务过程中的同行评议制度为具体研究对象,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理论分析的工具并结合同行评议制度的发展现实来构建研究框架。文章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同行评议的发展,并概述了其基本制度构成;在此基础上,将焦点转移至高校教师聘任与晋升中的同行评议场域,提炼了其主要特征,并重点描述了场域中该制度的现实运行和发展境遇。紧接着,以场域理论为基础,阐释了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综上,对高校同行评议制度设计与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设想。本文认为,实施同行评议制度在我国高校教师聘任与晋升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同时,面临着制度的“悬置”、评议主体各方行为“越轨”与评议结果“错位”等现实困境。这进一步导致同行评议制度在价值层面产生了“异化”现象,包括“效率优先”原则下同行评议本体功能的静默,“教授治校”传统下学术权力的式微以及以评议主体间一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为基础,高校同行评议制度运行格局的再制等。如此,危机也就不可避免。从场域的视角出发,同行评议制度运行是受特定场域制约的,场域内“资本”与“惯习”等主要因素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是造就同行评议制度合理性危机深层原因。以此为基点,本文提出:从资本角度而言,在同行评议制度的实践形式上,肯定文化资本的绝对地位与合理调整资本的分布格局并遏制其他不良资本对场域的侵袭同样重要。从惯习角度而言,评议主体应抛弃一些传统的“陋习”并主动培养适应同行评议制度发展的新惯习。这不仅要求学者团体养成一种自律的道德与学术精神,还要求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为制度的顺畅运行提供良好的制度与权力环境以充分发挥高校同行评议制度的效用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