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女性。各国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其中北美和北欧的多数国家是乳腺癌的高发地区,南美和南欧一些国家为中等发病地区,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为低发地区。尽管亚洲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是其发病率也呈显著增长的趋势[’],使乳腺癌成为女性排名第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2年由中国癌症基金会发起的我国首个大规模乳腺癌流行病调研项目显示,我国乳腺癌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与死亡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发病人数增长了38.5%,死亡人数增长了37.1%[2],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极巨大的影响。而我国乳腺癌高发地区主要是沪、京、津及沿海地区,以上海最高。众所周知,乳腺癌的发病与雌激素的活性紧密相关。自从1991年美国癌症研究中心第一次提出大豆在降低乳腺癌发病率方面的作用,20多年来这个论题就一直被反复论证研究。主要是因为大豆的次生代谢产物大豆异黄酮有类雌激素的作用。这些研究已经证实,亚洲女性对豆制品的摄入量较美国及欧洲女性大,这可能是导致东西方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不同的因素之一。然而我国不同地区饮食习惯有所差异,针对广州地区饮食习惯与我国北方差异较大,豆制品摄入相对较少,关于广州地区大豆异黄酮摄入情况以及与乳腺癌关系未见报道,因此基于了解广州地区女性大豆异黄酮的实际摄入情况,探索其与乳腺癌的关系,而展开本课题研究。研究目的1.了解广州地区女性豆制品实际摄入情况,探讨影响豆制品摄入的影响因素。2.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广州地区女性人群危险因素与乳腺癌的关系。3.调整年龄、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影响因素,分析大豆异黄酮对乳腺癌发病是否有保护作用。4.分时期分析大豆异黄酮对乳腺癌发病的影响,确定对乳腺癌发病的影响是发生在哪个时期摄入豆制品。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指导易感人群合理饮食,从而降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研究对象1.病例组样本选择①入选标准:a.广州市常住居民(本土广州人或者在广州居住10年及以上);b.近1-2年经市级及以上医院病理诊断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c.参照日期(病例诊断日期)前没有乳腺癌患病史;d.无癌症、肿瘤史,无精神疾病。②排除标准:a.非原发乳腺癌患者(包括复发、转移或其他并发症而住院者);b.虽属于广州户籍但长期(≥10个月)不在广州居住者。2.对照组样本选择①入选标准:按照1:1配对原则,选取广州市常住居民(本土广州人或者在广州居住10年及以上),匹配条件为年龄±5岁。②排除标准:有肿瘤史,或因内分泌系统疾病、良性乳腺疾病和妇科疾病而住院的病人。研究方法1.采用文献研究法、小组讨论法自行设计三份豆制品食用频率调查问卷,包括:医院和入户的病例组调查问卷、社区的对照组调查问卷。2.将自行设计豆制品食用频率调查问卷经过小范围预试验后,修改和完善自行选择和拟定的豆制品食用频率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豆制品食用频率调查表、入户--调查人员填写的患者疾病相关情况调查表、医院--调查人员填写的患者疾病相关情况调查表)。3.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地区符合对照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健康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对广州地区2所医院和多个社区内符合病例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方法一般资料,经仔细检查、核对后,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录入。豆制品摄入频率资料,应用Excel2010进行录入和计算。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组成结构以及大豆异黄酮摄入量和食物来源进行分析。不同年龄段大豆异黄酮摄入差异及两组间摄入差异通过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大豆异黄酮摄入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发病的人群危险因素及大豆异黄酮与乳腺癌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研究者在广州市两家医院乳腺科、多个社区及老城区公园完成病例组和对照组资料收集工作。实际发放了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20份,回收率100%,其中合格问卷200份,有效率90.9%。1.人群危险因素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为21-76岁,平均年龄41.12±13.46岁。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身体指数、职业、年收入、生育状况、母乳喂养时间、绝经、绝经年龄、口服避孕药使用、激素替代疗法、乳房疾病、肿瘤家族史、饮酒、吸烟、口味、定期运动、睡眠时间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群危险因素共18个条目,其中计量资料分层处理后,分别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已婚(OR=5.07)、已生育(OR=4.12)、生育子女数1-3个(OR=3.88)、月经初潮年龄≥17岁(0R=4.39)、被动吸烟(OR=4.42)为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有工作(OR=0.33)、年收入>2万元(OR=0.39)、健康状况一般和良好(OR=0.14、0.12)、睡眠时间≥7h(OR=0.18)为患乳腺癌的保护因素,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豆异黄酮摄入调查情况调查发现广州居民大豆异黄酮日均摄入量近五年为23.56±22.31mg/d,成年期为16.54±26.38mg/d,青春期为12.71±26.69mg/d,幼年期为11.39±24.96mg/d。病例组女性大豆异黄酮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自制豆浆、豆腐花、豆芽、软豆腐,几乎不吃炸豆腐、低糖豆浆粉、豆腐棒、油炸豆腐棒、毛豆、素鸭/素鸡。近五年内大豆异黄酮日均摄入量与成年期、青春期和幼年期的日均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近五年内大豆异黄酮日均摄入量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日均摄入量。对照组女性大豆异黄酮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豆芽、豆腐花、软豆腐、自制豆浆,几乎不吃豆腐泡、炸豆腐、豆腐棒、油炸豆腐棒、素鸭/素鸡。不同年龄段之间大豆异黄酮日均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近五年内大豆异黄酮日均摄入量>成年期大豆异黄酮日均摄入量>青春期大豆异黄酮日均摄入量>幼年期大豆异黄酮日均摄入量。两组人群的四个年龄段大豆异黄酮日均摄入量在近五年内摄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单因素分析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各年龄段日均摄入量作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出影响近五年内大豆异黄酮摄入量的主要因素是睡眠时间(t=-0.429,P<0.001)。3.大豆异黄酮与乳腺癌的关系近五年内对照组女性大豆异黄酮日均摄入量(P25=12.300,P50=21.300,P75=34.480)明显高于病例组(P25=6.800,P50=12.525,P75=226.758),且发现近五年内摄入大豆异黄酮与乳腺癌有关系,其OR值为0.981(0.967-0.995),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近五年内广州地区女性摄入大豆异黄酮是乳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在其他年龄段摄入大豆异黄酮未发现与乳腺癌有关。4.人群危险因素、大豆异黄酮与乳腺癌的关系将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协变量,引入到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得出生育状况、睡眠时间、健康状况、吸烟是混杂因素,在排除了这些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仍显示出近五年内日均摄入大豆异黄酮量≥17.075mg/d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其OR值<1,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四个混杂因素分别与近五年内大豆异黄酮日均摄入量同时作为自变量,乳腺癌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近五年内日均摄入大豆异黄酮量≥17.075mg/d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结论1.乳腺癌的人群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众所周知,初潮年龄过早(≤12岁)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合本研究结果可知,初潮年龄过早及过晚都可提高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产次(>3次)未发现与乳腺癌的关系,这说明高产次生育没有患乳腺癌的风险。在临床上可指导易感人群避免吸烟及被动吸烟,多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重自身健康状况的调理。2.大豆异黄酮日均摄入量较低广州地区女性大豆异黄酮日均摄入量相对较低,其中成年后摄入量高于未成年时期的摄入量,且广州地区女性大豆异黄酮摄入的食物来源相对较单一。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病人及家属营养健康宣教,合理搭配豆制品饮食结构,提倡饮食健康化、多元化。3.大豆异黄酮摄入可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近五年内广州地区女性大豆异黄酮日均摄入量≥17.075mg/d是乳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为此为临床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指导健康女性合理饮食,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