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农村精准扶贫”为背景,关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程度很高,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如火如荼的乡村城镇建设活动开展的同时,人文历史环境逐渐消亡殆尽、自然山水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诸多“城镇病”逐渐蔓延至乡村:“火柴盒式”的建筑、“战壕式”的马路街道人车混流......此外,由于城镇建设方式的西方模式直接引入乡村,导致整体乡村景观意象趋于盲目同质,和当地村镇实际基础环境脱节,为图纸改造而改造,并没有合理的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乡村建筑的规划与实践就必须以“精准扶贫”为背景基础,联系当地农民生活习性、生产发展、生态优势,完成乡村村域综合规划和改造。论文首先点出“美丽乡村”建设是决定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城镇化”和“三农一体化”的重要抓手。“精准扶贫”能让“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更准确对接当地实际情况,按需规划,两者不能分割。通过梳理国内外已形成的有效理论和实践经验,明确了“美丽乡村”围绕“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这一核心进行建设规划。第三章节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农村精准扶贫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针对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本体,就其规划的经济、生态、文化三大目标体系进行分析,以及“美丽乡村”七大发展模式和规划路径的总结。明确村域建筑及其环境治理的原则,进行美丽乡村规划的策略与方法,为规划设计实践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再者,以“四川南江县马桑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作为实践研究项目,对前面系统理论总结加以验证,分析马桑村目前在“生活”、“生产”、“生态”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实现总体构思、设计要素和建筑景观设计等阶段的新型美丽乡村形象协调发展,为乡村的一个区域或者村落探索提供新的理念视角和实践依据,实现“一乡一貌、一村一品”。注重“整体区域”的历史传承、统筹安排、系统考虑;在新一轮城镇化发展中,探讨与实践乡村“就地城镇化”现实意义重大。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与深入推进,对城镇规划研究与实践的论述不少,但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研究,并推广实践应用的关注度较低。本文意图对城乡规划学、生态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侧重“三生”中的“生活”方面,对马桑村的建筑和环境,以及扶贫状况综合现状条件进行梳理,更好地把握对“马桑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针对“马桑村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思路与机制”等方面详细阐述和深入分析“精准扶贫背景”提供坚实的基础,且深入探讨所存在的问题,如用地功能缺失、空间形态混乱、功能和景观缺乏等几个主要方面;对马桑现阶段所进行的“精准扶贫”的相关内容、目标、措施、保障等进行阐释,以便能结合实际政策和制度背景,提出符合马桑村域实际情况的规划设计解决方案。涉及马桑村村域“三生”宏观规划设计;“生活”方面的村镇、建筑风貌中观设计;“生活”方面的建筑景观微观塑造等几个部分。另外,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落后地区”乡村——南江县马桑村为例,有“落后”的制约性,也有“原生态”的优势,特别是“盲目城镇化建筑形式”的冲击和负面影响还不太深,利于在“白纸上作画”,继承良好的山水环境,同时塑造符合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个性鲜明的场镇风貌。总之,梳理一系列关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理论依据,并实验性的指导“项目设计”实践。乡村综合环境治理的同时,保护利用当地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地方特色、挖掘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注重获得良好的乡村意象空间和景观效应,提质人居环境,这也是“生态思想”融入乡村规划设计的一次尝试和实验,其成果覆盖从思想上引起注意、实践中得以启发;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丰富理论。希望以此案例,辐射这个村域周边村社,甚至为整个南江、川北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