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置信度传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合作定位技术研究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guang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技术的快速发展正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WSN定位技术可以为室内、大型商超、城市峡谷等复杂环境提供位置服务,然而在非合作定位技术中,可能会由于参考节点数目不足而导致定位失败。合作定位技术通过节点间的对等通信和测量,在提高定位精度的同时,提升定位的连续性和可用性。然而,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合作定位技术却受制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合作定位技术对节点密度要求较高,在稀疏节点场景下定位性能较差;另一方面,随着用户节点密度的增加,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以及通信开销都迅速增长,给系统开销带来沉重负担。为了提高合作定位算法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从降低系统开销、控制消息流向以及融合惯性导航信息三方面入手,重点研究基于置信度传播(Belief Propagation,BP)的WSN合作定位技术,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针对WSN合作定位算法中系统开销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高斯参数化置信度传播(Gaussian parametric BP,GPBP)合作定位算法。该算法将节点定位问题映射在因子图上,通过消息的迭代更新机制得到节点的联合后验分布,经过分布式消息计算获得节点位置的近似最优解。在消息初始化阶段,根据测距信息构建目标节点与邻居节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用较少样本即可对节点分布进行精确近似。在消息传递过程中,使用高斯分布对消息进行近似,制定了高斯参数化消息传递准则。在消息计算中,利用Taylor展开式对量测方程进行线性化近似,推导了目标节点的消息更新表达式。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获得高精度定位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算法的通信开销和计算量。(2)针对BP算法系统开销随节点密度增加而迅速增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费歇尔信息矩阵(Equivalent Fisher Information Matrix,EFIM)的邻居节点选择(EFIMNode Selection,E-NS)策略。通过构建目标节点与邻居节点的联合后验分布,综合考虑目标节点先验信息、邻居节点几何分布以及其位置不确定度信息等因素,推导了目标节点的EFIM,制定了邻居节点选择准则。此外,提出了一种简单易实施的发射消息审查策略,用以限制无效消息的传播,将消息审查策略与邻居节点选择策略相结合,进一步降低算法系统开销。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节点选择策略相比,该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算法定位精度。(3)在BP算法中,节点间消息的传播方向是双向的、不受控制的,为了实现消息的有序传播,提出了一种基于引导渗流策略的GPBP(Bootstrap Percolation GPBP,BP-GPBP)合作定位算法。该算法将目标节点的邻居参考节点数目作为阈值约束,对目标节点进行初次划分。为避免模糊翻转现象的产生,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合作定位的邻居节点近似共线检测标准,将检测结果作为几何约束,对目标节点进行二次划分,进而通过逐层的方式对用户节点进行位置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现消息有向流动的同时,可以减少算法系统开销。(4)为了降低合作定位算法对节点密度的依赖,提出了IMU/UWB多源融合合作定位算法。时间维度上,该算法利用IMU量测信息构建同一节点相邻时刻的相对位置关系,对节点位置进行预测,空间维度上,利用UWB量测信息构建节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对节点位置进行校正。进而推导了时间序列上的节点联合后验分布,构造了时空一体的合作定位因子图模型,结合GPBP算法进行消息计算和更新。该算法可以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获得多组目标节点与邻居节点的量测信息,降低算法对节点密度的依赖性。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稀疏合作定位场景。
其他文献
边界元方法是求解工程与科学问题的常用数值分析方法之一,相对于有限元方法而言,其主要优点在于只对求解区域的边界进行剖分,使得问题的维数降低了一维。边界离散的优点使边界元法很适合模拟具有复杂边界或者界面的结构,如多孔或随机多孔材料。然而,边界元法形成的系数矩阵通常是非对称的满阵,常规求解技术效率低下,使得边界元法不能有效处理大规模问题。而基于核函数解析展开的边界元快速算法,虽然将边界元方法求解的计算量
学位
新一代高通量生物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当前各类生物测序成本急剧下降,产生了海量生物测序数据。这为通过计算技术全面、准确地挖掘揭示相关生物学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由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各类生命活动的完成往往涉及多个层次或多种类型相关生物分子元件之间的协同调控作用。传统基于单源生物数据对相关生物学知识进行挖掘与分析的方法已难以满足人们对复杂生命系统进行全面理解和认识的现实需求。近年来,随着各类生物
为满足航空、航天和商业等特定场景应用对机器人的需求,研究人员致力于新的先进的机械结构和控制机制的深入研究。与串联控制机制相比,基于并联机制的机械结构,具有更好的控制精度、运动速度和负载能力。三臂并联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条件下,稳定性好的特点。论文从提升三臂并联结构自由度入手,设计实现了新型的三自由度三臂并联机制结构和控制,并进一步完成了以该结构为基本单元的高机动性机器蠕虫设计和初步控制。这款蠕动机器人
漏波天线是一种行波天线,基于行波波导结构构成的漏波天线在实际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背景。本文以漏波天线的辐射机理为理论指导,利用介质基片集成波导(SIW)、介质镜像线(DIL)、以及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线(SSPPs-TL)三种波导结构的不同色散特性,结合均匀漏波天线和周期漏波天线独特的设计方法,提出并设计了基于三种行波波导结构的多款漏波天线。本文主要的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以SIW为基础波导结构,通
学位
学位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21世纪我国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海洋强国,无论是从军事应用还是民用需求,都迫切需要高分辨目标测向技术来提升水下目标的探测能力以及水下资源的勘测能力。因此,水下目标高分辨测向方法的研究对于海防安全及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论文以水下系统对高分辨目标方位估计的需求为着眼点,以稀疏信号处理作为基本研究理论,利用不同信号形式和线
双基地MIMO(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雷达利用一组发射阵元发射相互正交的信号,一组接收阵元采集目标回波信号。由于利用空间分集可以形成大的虚拟阵列孔径,能有效地对目标进行探测和定位。为了实现对双基地MIMO雷达目标的定位,论文从空间谱估计、相关信号处理、发射信号设计和稀疏信号重构角度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可概括为:基于子空间原理提高了线性预测算法对双
“一村一幼”是在精准扶贫中,由四川省省委、省政府结合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提出的。从2015年10月开始,凉山州“一村一幼”政策执行已有5年之久,其基本实现了“保基本、全覆盖”的发展要求,缓解了凉山州贫困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难题,填补了凉山州学前教育的“空白”。同时,“一村一幼”政策实施过程中开展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奠定了彝族幼儿的语言基础,打破了语言交流障碍,促进了与义务教育的有效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