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油16号等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sc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油菜生产历史最悠久,种植面积最广、总产量最多的国家,面积和总产均占世界油菜的三分之一。油菜也是贵州省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播种600万亩以上,面积和产量名列全国第七位。 国际油菜品种面临着两个改革:一是非优质品种改革为优质品种(低芥酸、低硫甙);一是常规品种改革为杂交种,充分发挥F_1代杂种优势的增产潜力。加拿大和欧洲各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实现油菜生产双低化。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展品质育种工作。通过十多年的攻关,育成了一批单、双低油菜品种应用于生产。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国内外103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蛋白质品质性状和淀粉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在不同小麦品种中,蛋白质性状与其它加工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是面粉加工品质的基础,与沉淀值、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硬度指数显著正相关。沉淀值是蛋白质含量与质量的综合表现,与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湿面筋含量呈显著相关。结果还表明,相对于蛋白质的数量,蛋
学位
本研究利用从烟草上分离纯化获得的2个具有改善烟叶品质的真菌菌株(编号分别为BF07、BF06),利用这两个真菌制剂处理大田期两个烟叶品种的不同部位烟叶,在对与改善烟叶品质有关的三大主要相关物质成分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与改善烟叶品质关系密切的五种重要酶(淀粉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利用气-相色谱和GC/MS测定分析技术测试了受试烟叶内的主要致香物质成分含量变化,并结合
学位
江苏棉花产量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技术不断创新扩散的过程。育苗移栽、地膜直播、地膜移栽、化学肥料的使用、化学调控剂的使用构成了江苏棉花栽培技术进步的五个突破。本研究旨在以江苏棉花的主产区盐城市为例,揭示棉花地膜移栽技术的扩散规律,特别是寻求影响农户采用棉花地膜移栽技术的系统因素,为加速棉花地膜移栽技术的扩散、推进盐城市乃至淮北地区植棉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的开篇就农业技术扩散和农业技术采
学位
水稻是南京地区高产稳产的优势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2万公顷左右,总产71.1万吨,占全年粮食总产的82.5%,水稻生产在全市农业生产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粳稻工程”的实施,南京市的粳稻已成为水稻的主导品种,高产、优质粳稻品种的推广和合理应用,对全年粮食增产和品质改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在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栽培方式下产量、品质及其它性状的研究,分析在南京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温光
学位
江苏省淮北麦区高产中强筋专用小麦品种中少,品种的广适性较差,且生产上病害日益严重。为此,选育了产量潜力在600公斤以上,产量水平在500公斤左右,品质优、耐肥抗倒、适应性广新品种连麦2号,并研究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以鉴94(73)为父本、鲁麦21为母本组配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优质、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连9791)。该品种2004、2005连续两年在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中产
学位
杂交棉的培育和种植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制种方法的限制阻碍了我国杂交棉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本研究利用国内外20多个高产、优质、抗病的陆地棉品种(品系)与哈克尼西棉、104-7等胞质不育系、恢复系杂交、回交培育出20多个新的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10多个新的恢复系。 为了考察转育后的胞质不育系、恢复系的利用价值,从不育系配合力,恢复系育性、经济
学位
我国是农业大国,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如何利用有效的土地,高效生产出所需产品是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但是近年来,我国从油菜生产国变成进口国。究其原因,主要是生产成本过高、效益低,不能形成竞争优势,国际竞争力差。发展优质油菜简化高效栽培也是我国油菜生产发展的趋势,研究、推广、应用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扩大油
学位
1994年,我国化肥消费总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单位粮食面积施肥量仅低于法、英、美、德等发达国家,位居世界前列。由于施肥上存在偏施氮肥、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方法不科学、化肥宏观分配不合理等因素,造成化肥利用率远低于其它国家。较高的施用量较低的利用率,特别是大量不合理施肥对土壤及作物造成污染,硝酸盐淋失造成地下水污染;反硝化作用损失的氮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径流汇集于水体的富营养化等问题。
学位
明确抗旱新品种郑旱1号生育规律及抗旱机制,对于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及抗旱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以小麦品种郑旱1号、豫麦2号、豫麦42号为材料,综合研究了不同干旱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叶片保水力、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了郑旱1号的抗旱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与豫麦2号相比,郑旱1号根系发生具有前期发根慢,中期发根快的特点。返青前,郑旱1号的出叶速度与豫
学位
通过对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系谱组成、育种方法、特征特性和推广应用的综合分析,阐明了扬稻系列品种(组合)选育的基本经验:根据生产需求和发展形势,分析主客观条件,抓住主要矛盾,寻求切入点,确定“四稻并举、总体提高、重点突破”的育种策略,运用综合育种方法,不断推出适用品种。20世纪80年代,育成扬稻1号、2号,解决长江流域白叶枯病肆虐为害的重大问题;20世纪90年代,育成扬稻3号、4号,实现了高产性能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