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蒸散发(ET)是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核心环节,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表征碳水循环耦合关系的关键要素,准确模拟蒸散发过程是明确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基础,对揭示生态系统的碳水循环机制以及生态水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科尔沁沙地是典型的荒漠化地区,以沙丘-草甸相间分布的地貌景观为主。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突出,水成为限制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准确估算沙丘-草甸相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蒸散发(ET)是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核心环节,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表征碳水循环耦合关系的关键要素,准确模拟蒸散发过程是明确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基础,对揭示生态系统的碳水循环机制以及生态水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科尔沁沙地是典型的荒漠化地区,以沙丘-草甸相间分布的地貌景观为主。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突出,水成为限制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准确估算沙丘-草甸相间地区的蒸散发及水分利用效率可为荒漠化地区的荒漠化防治、防灾减灾、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科尔沁沙地典型的沙丘-草甸梯级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由流动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草甸玉米和草甸湿地5种群落景观组成。基于2013-2018年期间野外原位观测的水文气象数据、土壤数据、涡度相关数据,辅助以植被生态调查、土壤蒸发等现场试验,本研究拟实现如下目标:(1)修订Penman-Monteith(PM)和Shuttleworth-Wallace(SW)模型,构建适用于沙丘-草甸相间地区的蒸散发模型;(2)准确估算沙丘-草甸梯级生态系统的蒸散发及其各组分;(3)明确蒸散发各组分占比及其驱动机制;(4)估算沙丘-草甸梯级生态系统的水分利用效率,分析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候环境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Ball-Berry(BB)气孔导度模型耦合SW模型(SW-BB模型)对沙丘-草甸梯级生态系统蒸散发的模拟精度优于Stannard(ST)气孔导度模型、Jarvis-Stewart(JS)气孔导度模型耦合SW模型(SW-ST、SW-JS模型)的模拟精度。SW-BB模型在小时尺度上的R~2和IA均高于0.84和0.95,RMSE和MAE均低于0.048 mm/h和0.030mm/h;在日尺度上的R~2和IA均高于0.82和0.94,RMSE和MAE均低于0.57 mm/d和0.43 mm/d。极端干旱时期,SW-BB模型的模拟精度明显优于SW-JS模型和SW-ST模型。土壤水分在沙丘生态系统的气孔导度以及蒸散发的估算中不可忽略。PM-BB模型在植被稠密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植被稀疏的条件下,SW-BB模型的模拟精度优于PM-BB模型。(2)沙丘-草甸梯级生态系统的蒸散发及各组分表现出明显的梯级变化,蒸散发(ET)和植被蒸腾(T)表现为流动半流动沙丘(A4)<半固定沙丘(G4)<固定沙丘(F4)<草甸玉米(BC4)<草甸湿地(C4),ET的日均值分别为0.99 mm/d、1.57 mm/d、1.70 mm/d、2.27 mm/d、2.75 mm/d;T的日均值分别为0.24 mm/d、0.89 mm/d、1.05mm/d、1.64 mm/d、2.13 mm/d。土壤蒸发(E)大体表现为A4>G4>F4>BC4>C4,日均值分别为0.75mm/d、0.68 mm/d、0.65 mm/d、0.63 mm/d和0.62 mm/d。降水是沙丘-草甸相间地区蒸散发的主要来源,降水强度控制蒸散发强度。(3)沙丘-草甸梯级生态系统的T/ET表现为A4<G4<F4<BC4<C4,年变化分别在0.14-0.34、0.55-0.58、0.58-0.69、0.68-0.71、0.72-0.77范围内。小时尺度上,沙丘生态系统的T/ET受气孔导度和水分条件的共同影响,草甸生态系统的T/ET主要受气孔导度的影响。月尺度上,沙丘生态系统的T/ET主要受叶面积指数(LAI)和水分条件的综合控制,草甸生态系统的T/ET主要受LAI的控制。(4)沙丘-草甸梯级生态系统的水分利用效率(WUEe)表现出明显的梯级变化特征,大体表现为A4<G4<F4<C4<BC4,年变化分别在0.40-0.58 g C Kg-1H2O、0.67-0.69 g C Kg-1H2O、0.69-0.73 g C Kg-1H2O、0.77-0.87 g C Kg-1H2O、0.87-0.88 g C Kg-1H2O范围内,草甸生态系统明显高于沙丘生态系统。流动半流动沙丘生态系统的冠层水分利用效率(WUEc)最高草甸湿地最低,表明沙生半灌木-差巴嘎蒿群落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降雨是影响沙丘-草甸生态系统WUEe的关键因素,对于供水充足的草甸湿地生态系统,降雨通过影响WUEc进而影响WUEe;对于草甸玉米以及沙丘生态系统,降雨通过影响LAI对T/ET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WUEe。
其他文献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马铃薯黄萎病和镰孢菌(Fusarium spp.)引起的马铃薯枯萎病是严重危害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对马铃薯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本研究中,我们对2018~2019年马铃薯田间病害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疑似马铃薯枯萎、黄萎病样本的病原菌进行了柯赫氏法则鉴定,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对单株马铃薯病样中同时分离获得的大丽轮枝菌和镰
粉碎是饲料加工中的重要环节,不仅涉及饲料的加工成本,而且严重影响饲料加工质量,环筛式锤片粉碎机因具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饲料加工中。粉碎机工作时,粉碎室气固流场会形成环流层,环流层是影响粉碎机性能的重要因素,但关于影响规律国内外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甚至相悖。尽管已有研究者注意到探明粉碎机流场及环流层特征对改善粉碎机性能的重要作用,且已取得较多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手段的局限,这些成果大多为宏观、
秸秆揉碎机具有良好的揉碎性能,可将秸秆揉碎成形似天然草料的丝状物,利于反刍牲畜的饲喂,对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揉碎机作业过程中存在振动与噪声大的问题,对作业人员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且严重影响机具使用寿命及可靠性,制约了秸秆揉碎机的推广与使用。因此,研究秸秆揉碎机振动特性,对其进行减振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振动试验、理论分析、模态试验及模态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揉碎机振动特性及振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识别模型在变电智能巡视装备本体集成应用时硬件资源受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知识蒸馏的压缩与集成应用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Detr模型对初始目标进行识别,再利用Deformable Detr算法对Detr模型进行压缩,使压缩率达到87.5%的同时,确保目标检测精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实现了目标检测模型在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本体上的有效集成应用。
<正>小学数学的大单元教学促进了深度学习的发生,在大单元下设计课内外活动,应把作业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踩准要点,呈现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本文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分别从前置作业、课中作业及复习作业三块来探究在作业设计方面需注意的要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技能的提升。
目的 系统评价左西孟旦对脓毒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左西孟旦、多巴酚丁胺和脓毒性心肌病等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网(VIP)等;以levosimendan、dobutamine、septic cardiomyopathy、sepsis induced cardiomyopathy、sepsis induced myocardial dysfunction、seps
木材中水分含量与木材细胞壁孔隙尺寸息息相关,木材内水分的迁移与孔隙变化对木材干燥有重要影响,因此木材的水分与孔隙关系问题是木材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利用时域核磁共振技术,以木材内部水分子中的氢质子做为探针,对樟子松、北京杨以及白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水分状态及孔隙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包括两种阔叶材和一种针叶材的水分状态及细胞壁不同尺寸孔隙的占比;生材细胞腔孔径尺寸;木材在不同相对湿度环境中
采用DNV挪威船级社的专业风险评估软件Synergi Plant RBI Onshore 5.6,结合现场开罐检验检测情况,对一台30 000 m3储罐分别进行基于计算值、测量值、专家值的风险评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对。最后提出基于目前国内储罐检验检测情况下腐蚀速率选取方式的原则。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H.Q.Wu)W.D.Xu)是内蒙古特有珍稀树种,是宝贵的生物遗传资源。据林分抽样调查显示,百年左右个体出现树干空心或腐朽现象,严重威胁沙地云杉资源安全和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因此,本研究以不同树龄沙地云杉为研究对象,通过生长发育及维管形成层显微结构、生理特性、转录调控等多层次进行研究,解析沙地云杉的衰老机制,为沙地云杉延缓衰老、分子育种、资源保护和
内蒙古大青山是呼包二市,乃至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灌木铁线莲(Clematis fruticosa)、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和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是大青山的3种典型乡土灌木,可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且在干旱阳坡或半阳坡生长良好,自然植被恢复潜力极高。本研究通过对大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