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领域、小微企业是当前我国金融服务的短板,也是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加大金融“支农支小”力度,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村信用社由于其机构特性,天然承担了“支农支小”的使命,在其后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农信社逐步完成了向农商行的改制转变,但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农商行出现了一味追求快速发展而偏离主业的现象。如何通过多元手段对农商行“支农支小”行为进行合理干预,预防和治理农商行偏离主业问题,已成为银行监管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促进农商行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理论,从我国农商行改革发展历程、金融“支农支小”现状出发,细致分析了当前银行内部管理、监管体制、配套政策措施等层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三农”领域、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解决,农商行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和创新点,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对农商行、“支农支小”等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了界定和梳理。第三章以H市为例,对农商行“支农支小”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一方面,随着大中型银行的下沉,“支农支小”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政策导向的转变,监管部门重视程度也在日益增加,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考核政策,同时,本章对H市农商行在以上背景下的“支农支小”措施及成效进行了展示。第四章从不同表现形式入手,通过H市农商行整体行业、单家机构的部分数据和案例,说明农商行发展至今在“支农支小”方面已经出现弱化,主要包括信贷资源配置失衡、服务成本高企、金融风险积聚、经营思路偏差等问题。第五章从银行、监管、外部环境三个层面分析了农商行“支农支小”弱化问题形成原因,从银行层面来看,主要包括现行管理体制不理顺、股权结构不合理、业务创新不足等,从监管层面来看,主要存在县域金融监管缺位、方式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外部环境方面,包括政府的不当干预,融资担保、产权确认、社会监督等配套机制的缺位等。第六章立足前期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政府干预理论、农村金融局部知识论三种理论基础,从强化银行自身建设、优化监管方式、构建良性市场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农商行“支农支小”的对策建议。第七章是结语,提出了论文主要结论和存在不足。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已发布的监管政策和体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对问题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类,从农商行、市场、监管等方面对问题形成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基层监管部门行为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作者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的思考,以往文献鲜见涉及,最后给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