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市场择时效应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金融学在对资本结构问题进行解释的时候始终未能抛开“有效市场”这一假设条件,虽然权衡理论与优序融资理论对传统的MM定理进行了假设的放宽和优化,但是仍然是建立在“有效市场”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资本市场条件对上市公司融资的影响。   Baker&Wurgler(2002)首次引入了市场择时理论,并研究了市场择时效应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在融资时存在市场择时效应,而这一效应对资本结构不仅具有短期影响,而且具有持续性的影响。因此二人认为资本结构并不是由传统理论所论述的那样是由规模、盈利等因素影响,而是由历史市场择时行为的累计结果。在Baker&Wurgler文献发表之后,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丰富而卓有成效的研究。   本文以IPO的数量为度量市场择机行为的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以中国A股中小板市场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市场择时效应对我国中小板企业IPO融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在IPO时存在市场择时效应,但是这一效应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仅仅是短期的,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这一效应并不显著。
其他文献
期刊
为了解决近洋贸易中越来越多的货等提单问题,海运单和电放提单应运而生。中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中,首次出现了电放提单,此后应用逐渐增多。然而,由于
期刊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手机制造业从无到有,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块系统。本文分析了模块化的驱动因素,认为手机系统的可分性使模块化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发展支持模块化的演变,模块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使得主要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国家资本市场发展日益深化与广化,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与操作体系面临愈来愈多的挑战。
在80年代产业化时期,工龄工资制是韩国的代表性工资制度。由于全球化经营的需要、经济增长的停滞、办公职员的增加、社会的高龄化、高学历化及众多女性走向社会等种种原因,引发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每年的中央l号文件均对支持和服务“三农”作出了明确指示和要求。支农再贷款是国家支持三农、扶持农民致富奔小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