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人的生活进入了移动社交时代,隐私保护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互联网技术建立起包含海量信息的数据库,带来了互动性更强与效率更高的传播方式,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便利,也为个人隐私带来巨大的威胁,为个人隐私泄露提供了便利条件。社交媒体用户产生了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通过信息分享实现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对隐私泄露十分担忧。基于社交媒体用户对隐私的矛盾心理和行为,本研究试图结合互联网圈子带来的隐私风险、群体性自我表露行为,通过文献梳理、案例分析等手段,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为何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个人既担忧自己的隐私受到侵害,又在网络上进行不断地自我表露,以及我们正确应对这一问题。这个问题将细化为以下四个问题:1)究竟何为隐私和隐私悖论?2)互联网圈子对媒介生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隐私悖论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4)如何解决互联网圈子下的隐私悖论问题?从媒介技术和互联网圈子的关系出发,探讨互联网时代的隐私信息流动和隐私威胁。媒介技术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发展营造了一个新的交往环境,网络人情交换扩展了私人空间,便于实现信息和资源的流动,也发展了信息生产、解读和审查模式,信息生产多元化,“把关人”的效用减弱。在跨越圈层的社会互动中,隐私的边界愈加模糊,不同圈子中的人们因角色不同,暴露出不同程度的个人隐私,便利的信息技术加剧了隐私威胁。隐私悖论的形成与互联网圈子中的群体性自我表露有关。时代发展更新了隐私观念,为了满足信息需要、维持社会关系以及获取社会资本,隐私主体乐于自我表露,而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圈子掀起了群体性自我表露的热潮。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模糊,人们的私人生活和私人空间透明化,出现越来越多的“透明人”。媒介技术和互联网圈子的确带来了隐私传播的暂时失序,应该思考如何正确引导隐私信息的分享和传播,用新的隐私共识建构隐私传播秩序,这需要网络隐私治理模式的三个转变:培养合理的隐私期待和隐私素养,转变社会隐私观念;通过技术革新和行业自律重构网络空间;国家和政府完善隐私的立法保护,加强网络隐私监管和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