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出现了深刻的变革,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制造业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减少,制造业纷纷向服务业转型,载体和支点是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逐渐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经济的成熟度和发达程度,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与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在二、三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运行效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在理论层面结合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应用层面,以重庆市为例进行了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首先,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概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文献等。其次,基于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五个细分行业层面,概述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然后,根据供需视角,提炼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根据理论假设,建立计量模型,运用1995~2012年跨度18年《重庆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从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及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总结全文结论,并从提高工业化程度、提升服务效率、促进产业融合程度、深化专业化分工和完善政府保障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实证回归结果显示:工业化程度对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及各个细分行业的影响是最大的。具体来说,从整体层面来讲,专业化分工、工业化程度、服务效率、产业融合程度、政府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相关。从行业层面来讲,专业化分工、工业化程度、服务效率、产业融合程度和政府规模与各细分行业发展正相关。从实证结果来看,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细分行业相关性一致。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