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侗族大歌是南部方言区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的民间歌种,是民间歌曲中的一株艺术奇葩。2009年11月,侗族大歌凭借其重要的艺术文化价值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侗族大歌的生存环境不断弱化,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保护侗族大歌显得既具必要性又具有紧迫性。跟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侗族大歌的传承具有“活态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保护侗族大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应重视传承人的保护,应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因为侗族大歌传承人的生存状态,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价值判断、心理适应性、及将来的发展走向,直接影响着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为此,本研究以贵州省黎平县岩洞村的侗族大歌歌师为研究对象,在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下,根据侗族大歌歌师这一群体的文化特征,深入了解他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分析了歌师文化资本的占有情况对其生存状况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歌师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文化资本积累上的贫乏,使得歌师在经济上属于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低,经济生活不容乐观。二、歌师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资本的缺失和适应传统社会的文化资本的断裂,使得歌师的社会交往结构单一、社会支持圈狭窄、权力声望呈下降趋势,社会生活不容乐观。三、歌师已有文化资本的积累,决定了歌师文化生活的形式,传承侗族大歌是其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在唱歌、教歌的过程中自得其乐,文化生活相对较好,但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歌师传承侗族大歌的活动面临很大的困境,他们已有文化资本的积累正在发生断裂,使得他们对侗族大歌的传承情况不乐观。总之,歌师原有的文化资本出现断裂以及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具体化、客观化和体制化文化资本积累的贫乏是造成歌师生存困境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着侗族大歌的传承。因此,思考改善侗族大歌歌师生存状态的路径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认为为歌师提供直接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是改善他们生活状况的必要措施,而要根本改变歌师的生活困境,需要正确认识歌师现有文化资本的价值,在文化资本转换思路的指导下,积极推动侗族大歌的产业开发,实现歌师的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换,提高民众对歌师文化资本的认同,才是最具现实及长远意义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