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调查和分析得出:目前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性较大,教材受本身信息载体(纸介质为主)的限制,承载的信息内容与容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与现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相比,教材中间运作的程序多,更新周期较长,内容较陈旧,落后;信息技术本身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教材呈现形式仅限于文字与图片,不能直观反映行为知识的鲜明性和可靠性,违背了技能形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教材单一形式使学生的学习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教师传授的方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限制。教师教学受教材的影响仍采取传统的灌输式,只是将电脑作为“电灌”的工具。 鉴于高新技术改革教育和改进人的学习方面的潜力,为解决目前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系统科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规划出一种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材系统的模式。同时也为课程管理视域下课程开发提供一种思路和方式。为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出一种新的解决的途径和模式。 系统以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作为强大支持,基于学习者的视角是系统的设计方向,有效的课堂信息化管理设计是系统运作的保证。系统在设计时遵循(1)学生的个性学习与发展和教学目标即信息素养的形成相结合的原则。(2)教育信息多媒体化与教育资源网络化相结合的原则。(3)开放性与协作化相结合的原则。(4)结构化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给出的各个系统结构功能图可以看出: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有由智能管理与控制模块、智能教学系统、自动答疑系统、综合反馈系统、资源库、综合评价模块、教师备课模块。其中系统的中心是智能管理与控制模块,综合反馈系统是学生与此教学与管理系统的接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都是双向的。每一个系统要素又由各自功能需要,组织设计出自身的结构,共同协调实现系统目标。 系统的基本特点有:使得知识对象信息化和数字化,知识对象直观鲜明;使得学习行为交互性;学习模式自主化;学习协作化。使教育具有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活动的互动性;教育对象和知识的灵活性;教育的个性化等特征,使学习者成了学习的主人。并为学习者提供了众多的学习模式,例如独立行为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再现学习模式等。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有了新的突破可以实现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自适应教学模式,个别辅导教学模式,协作教学模式,问题探索教学模式等。 通过对系统的理论论证发现它体现了深刻的人本主义思想,充分实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交互式协作学习是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材系统教学的实现手段,信息素养是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材系统的重要内容,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教材的终极目的。由教学例证得知,系统基于丰富的网络教材内容,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案例式的教学模式,及时的交流和获得帮助,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各种学习要求,减轻了教师的一部分教学负担,并极大的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能。 经过技术分析,建议在进行基于网络多媒体教材方案设计时,采用C/S三层结构的网络数据库方式来进行设计,根据三层结构的要求,系统平台分成3部分:教学信息表示层、教学应用功能层和教学资源数据层。 作为一种教材的开发,基于她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力,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材的开发,建议应当充分发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管理优势,由专门的立项和人员,进行专门组织和管理,选拔高素质的编写和开发人员,如教育专家、一线的有经验的信息技术教师,技术开发的软件工程师等,进行高质量的开发维护和更新,并进行监督评价,保证教材的质量和各方面的要求,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的行程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