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的认识中,“可能”是一个显然存在的概念范畴。这种范畴投射到语言中来,以一定的语言结构来反映,造成了语言中的能性范畴。这种语义句法范畴具有与其相对应的句法形式,我们把表达能性范畴的句法结构称为能性结构。普遍的语言调查表明,世界上很多语言都是用助动词来表达能性范畴。汉语和越南语也不例外,都是用助动词结构来表达能性范畴,但除了这种结构之外,汉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表达手段,即可能补语“V得/不C”,越南语也使用另外一种表达方法,即用副词做为一种能性情态的标记(本研究中记为M),放在动词后面,构成“V+M”结构来表达可能性。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分析和对比汉语和越南语的能性结构的基础上来揭示两种语言的能性范畴在句法形式方面的异同表现,并力求解释造成每一种语言内能性结构的相同和特殊的原因,最后从比较得出的结果来对汉语和越南语的能性结构教学提出建议。论文重点内容共五章,全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五章主要内容及结论部分。引言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限定研究对象、研究的意义、现状、研究过程中的难点及论文的创新点、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语料的来源。第一章阐明有关能性范畴的一些重要内容,第一节介绍范畴理论和能性范畴的划分及其句法形式表现;第二节主要分析能性范畴的含义和属性并说明能性结构和能性范畴之间的有机、密切的关系;第三节和第四节依次介绍汉语和越南语的能性范畴及其句法形式的表现;第五节对汉语和越南语能性结构之异同做出初步的划分,为后面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对比做出基本框架。第二章分析汉语和越南语共同具有的表达能性范畴的句法形式:“助动词+VP”,先对比汉越能性结构的肯定式,再对这种结构的否定式和极性问、反问句形式进行比较以阐明同样一种能性结构在两种语言内不同的句法功能和每个能性助动词所能表达的语义次类。第三章分析汉语的特殊能性结构“V得/不C”和越南语“V+M”结构,尤其是越南语的“(khong)V(+C)+duoca"。本章把分析这两种结构的句法和语义作为基础来建立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对“V得/不C”和“V+M”在汉语和越南语里共同表现的一种特征,即否定式的优先性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解释,以揭示这两种结构“异中有同”的现象。第四章从汉语和越南语能性范畴及其异同表达方法来看语言共性和语言接触的产物。两种语言里都使用助动词结构来表达能性意义的现象表明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可能”具有共同的感知方式,并用语言像似性来“临摹”这种现实,构成语言中的能性结构。本章还从汉语和越南语在发展过程中的接触现象来力求解释汉语和越南语除了用助动词结构来表达能性范畴之外,为何各自还自己产生出一种特殊的结构来表达这种范畴。第五章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是对越汉语能性结构教学的建议,第二节是对中越南语能性结构教学的建议。结论部分先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汉语和越南语能性范畴及能性结构的异同,之后浅谈本研究的一些存在和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