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面积增减变化及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5022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粮食安全与社会发展对耕地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国家早在1996年就已提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但各地职能部门由于对政策内涵的片面理解,单纯追求数量平衡引发了过度开垦、占优补劣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运作现状出发,确定了以山西省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选择黎城县做案例分析的研究框架,主要分析耕地面积增减数量及构成,增减耕地的生产能力差异、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总产出能力的影响,并针对建设占地进行数量上和生产能力上的占补平衡分析。研究中运用了平均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平衡分析法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得出的结论可为山西省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思路,并为全国范围内耕地占补平衡研究提供支撑。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界定了基本概念和理论。区分了耕地的狭义、广义和通用概念;耕地生产能力和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的近义关系。阐述了土地稀缺原理、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生产力动态平衡原理、限制因素最高报酬原理等经济理论。其次,探讨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深层内涵。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内涵界定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为耕地数量的平衡;第二为耕地质量的平衡;第三为耕地生产能力的平衡。三个层面对耕地质量的要求逐级上升。再者,分析了山西省和黎城县耕地面积增减变化及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从面积、类型、来源与去向几方面分析增、减耕地数量变化;从单产能力角度分析增、减耕地生产能力的变化;从占补平衡角度分析建设占地与补充耕地的差异。文末,得出了研究结论。主要包括:耕地数量锐减造成粮食产出大量流失;山西省在数量上和生产能力上均未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黎城县在数量上耕地占补平衡有余,但在生产能力上未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并针对其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院内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常规方法做细菌培养,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
目的探讨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老年痴呆患者海马代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入组者均符合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痴呆及混合性痴呆,同时选择年龄、性
综述了虾过敏及虾过敏原,涉及过敏原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免疫学性质的研究,并对现存的问题做了简要介绍。
<正>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禽类为主的烈性传染病。该病的流行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感染广、变异多。不但是H5亚型禽流感对家禽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持续推进,河道整治工程逐步呈现出多层次的建设问题。本文在阐明我国城市河道整治建设主要现状基础上,探索分析了城市河道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