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螺旋藻所含营养十分丰富,其中藻蓝蛋白的提取为螺旋藻深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提取藻蓝蛋白主要以水为溶剂,提取率在10%左右,剩余部分(藻渣)约占原藻粉的40%,本研究以藻渣为原料,研究了藻渣中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藻渣中活性物质的萃取工艺参数,研究了超临界萃取藻渣油中含有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和藻渣油的部分生物活性,最后进行了超临界CO2萃取藻渣油剩余物作为营养蛋白粉的可行性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旋藻所含营养十分丰富,其中藻蓝蛋白的提取为螺旋藻深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提取藻蓝蛋白主要以水为溶剂,提取率在10%左右,剩余部分(藻渣)约占原藻粉的40%,本研究以藻渣为原料,研究了藻渣中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藻渣中活性物质的萃取工艺参数,研究了超临界萃取藻渣油中含有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和藻渣油的部分生物活性,最后进行了超临界CO2萃取藻渣油剩余物作为营养蛋白粉的可行性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检测分析得藻渣总蛋白含量为71.60%,脂肪含量4.02%,多糖含量4.78%,多酚含量225mg/100g,叶绿素含量1.60%,类胡萝卜素含量169mg/100g,且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2)超临界CO2萃取藻渣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以藻渣油的得率为指标,得到了最优萃取工艺参数,即CO2流量0.3L/min、压力为30MPa、夹带剂流量0.83m L/min、温度40℃,最佳提取率达到了1.98%。(3)研究了藻渣油的主要活性物质含量,每100g藻渣油中含有β-胡萝卜素1.95g,多酚9.84g,α-生育酚18.56mg,藻油含有23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11种,占总脂肪的94.55%,其中含有DHA、神经酸、γ-亚麻酸等高价值脂肪酸。(4)研究了藻渣油的部分生物活性,实验结果为藻渣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IC50值为1.10±0.08mg/m 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IC50值为43.20±1.30mg/m L,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252.02±2.70μg/m L,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IC50值为12.83±0.90mg/m L,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作用的IC50值为1.90±0.12mg/m L。(5)藻渣油剩余物蛋白质含量为72.01%,含水量为4.78%,粗多糖含量为4.32%;氨基酸总量高达65.46g/100g,当麦芽糊精助溶剂添加量为6%时藻渣油剩余物溶解度最好,达到了61.08%,NSI值为60.95%;模拟胃液消化两小时消化率达到29.67%,模拟肠液消化最终消化率为64.32%,藻渣油剩余物具有作为蛋白补充剂原料的潜力。综上所述,本项研究拓宽了藻渣利用的途径,提高螺旋藻深加工的经济效益和该资源的充分利用度,推动螺旋藻产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游客在国家公园中参与游憩、教育和科研等活动,从游客视角来看本质上是购买一种体验性产品,此过程与价值认知紧密相连。但当前国家公园的价值研究从价值主体——游客认知角度进行切入的较少,游客在不同国家公园的价值认知存在何种差异,国内外相关研究也较少。我国国家公园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已有建设成果和公众需求并不匹配,从游客价值角度切入,分析游客实际需求和行为,对比分析游客在中外国家公园中的需求差异,可为国家公园
自然界中的斑图,多姿多彩,千姿百态。反应扩散系统作为描述客观世界的重要模型,研究其斑图动力学随系统参数变化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Gierer-Meinhardt模型是由生物学家建立的一个重要而典型的反应扩散系统模型,此模型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微分方程和动力系统的相关理论可以较好地实现从有限维动力系统到无穷维动力系统的过渡,从而加深对有限维到无限维的理解。本文结合特征多项式的特
水文预报,特别是中长期径流预报,是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运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准确可靠的径流预测可以为防洪、发电、供水和抗旱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以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流域水文要素变化趋势及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麻雀搜索算法(SSA)对支持向量机模型(SVR)进行优化,构建了基于因果关系的年径流预测模型(SSA-SVR);将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CEEMD)与SVR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基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地区的城市景观风貌有着趋同式的发展,从而导致当地景观在延续地域文化特色这一过程受阻。随着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们对城市新区域发展中的地域文化景观表现也越来越积极,但对于已在城市化发展早期建立的趋同式的景观,在倡导“文化自信”的当今社会已逐渐失去其在城市发展进一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展现城市特色风貌及历史的重要平台,其景观现状亦
本论文对典型工业木质素进行有机溶剂分级、分级组分结构表征,将所获得的木质素组分和可降解塑料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制备木质素/PBAT复合膜材料,并对所得到的复合膜材料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以丙酮为溶剂,对针叶材木质素(SL)、阔叶材木质素(HL)和禾本科木质素(GL)进行溶解分级获得相应低分子量的木质素丙酮可溶组分(SSL、SHL和SGL)和高分子量的丙酮不溶组分(ISL、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