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试图从纵向上寻找巴特的作者消亡观点的思想渊源,及其本身的发展线索,从横向上与其他反主体的文学批评派别相比较,从而梳理出这一思想的清晰脉络。 1968年,罗兰·巴特发出了“作者死了”的惊人之语,消解了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作为掌握意义的上帝的权威地位。其实这一观点在他早期的结构主义思想中就已初露端倪。 在写于1953年的《零度写作》中,巴特就否定了古典写作中具有特定的先验思想和社会观念的主体,否定了作品中全智全能动作施与者的主体。巴特所强调的是文学向语言学回归的过程中,作为观念意识代言的主体的消解。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巴特的文学思想向后结构主义转向,在《作者之死》这篇论文中,他指出从叙述作品的主体看,作者不是主体的唯一起源,叙述作品中许多语句实际上不能当作是作者说的,作者只能与作品同时出现。批评的任务是“解开”写作,而不是“解释”作品。文本的统一性不在作者,而在读者。 在巴特的后结构主义的文本理论中,巴特还提出了“复数文本”的观念,认为文本是由“已被写出”的其他文本的“碎片”编织而成的,因此文本中的意义是游移的,不断分散的,乃至自相矛盾。这样便打破了作者与作品的“父子关系”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