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通过对九个不同旗县乡村的实地调查、个案访问、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不同类型的农户对各类信息有不同的需求;对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书籍、宣传册、集市、个体信息中介、村能人、技术员、村干部、领导、朋友、亲戚等信息传播渠道有不同的偏好。同时,农村不同业主农户对待信息及信息源的意向选择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影响农村信息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地理环境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农户日常行为习惯、文化程度、生产规模、传统观念等。农村信息传播不但呈现城乡、地区、内部差距及数字鸿沟等错综交杂的局面,而且在传播手段及传媒资源的拥有上处于劣势,特别是纸质媒介的拥有量极低,导致农村传播中的信息流通不畅、缺少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农村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传媒及政府等等成为农村信息传播的最大难题。农村信息传播与农村发展构成协同互进的关系。农村信息传播可以促进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农村发展则反过来推动农村信息传播变革与发展,农村的发展直接扩大了农村信息传播各个层面的市场空间。农村信息传播模式与信息服务体系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解决农村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在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信息传播模式多做工作,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推动、市场运作、突出主体、专家领办、示范引导来带动和推进。在服务农户、服务农民的思想指导下,农村信息传播与服务应加强与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合作,建立固定的农村信息服务发布窗口,同时还要利用互联网络或将互联网络与传统媒体、现代通讯工具相结合传播农村信息并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大力加强面向农村社会、基层农户、农产品市场、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的信息传播和信息服务力度。农村信息传播模式包括利用互联网络的传播和服务、与广播电视相结合的传播和服务、与电话相结合的传播和服务、与便携式掌上电脑相结合的传播和服务、与信息入乡进村服务站相结合的传播和服务、与中介组织相结合的传播和服务、与乡村大集黑板报和喇叭广播等传统方式相结合的传播和服务等。本文提出了农村信息传播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对农村信息传播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增加投入,加强对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要培育农村信息传播服务的市场化机制,加快市场化主体建设,促进各种信息主体尽快发育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