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PIK3CA、PIK3CB与多药耐药基因MDR-1、GST-7π、LRP、 Topo II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大肠癌多药耐药性(muhidrug resistance,MDR)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以大肠癌耐药细胞HCT/ FU为研究对象,应用RNA干扰(RNAinterference, RNAi)技术研究PIK3CA、CB与耐药的相关性,探讨PI3KCA、PI3KCB对大肠癌靶点治疗及其化疗的协同影响作用,为判断预后及临床筛选合理有效的化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5年01月至2009年01月间存档的结直肠癌蜡块共316例,所选病例均为首次发现,术前未行任何放化疗,术后均进行了联合化疗,通过回访中心和电话随访所有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IK3CA、CB基因和多药耐药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χ2检验分析各项指标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运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选用人结肠癌氟尿嘧啶耐药细胞株(HCT-8/FU)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携带PIK3CA shRNA、PIK3CB shRNA的慢病毒进行转染,沉默PIK3CA、PIK3CB的表达,应用Real time PCR及Western印迹法鉴定转染效率;Real time PCR及Western印迹法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各组细胞多药耐药蛋白(MDR-1)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差异。应用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及常规化疗药物5-FU干预各组细胞,CCK-8检测耐药细胞对吉非替尼及5-FU的敏感性。结果316例大肠癌中,PIK3CA、PIK3CB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136、0.168。MDR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MDR-1为72.78%(230/316)、LRP为70.89%(224/316)、TopoⅡ为77.53%(45/316)GST-π为76.58%(242/316)。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PIK3CA、PIK3CB的表达与多药耐药蛋白MDR-1、LRP、GST-π的表达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8、0.128、0.197。316例大肠癌病例的中位生存期为60个月,五年生存率为47.5%, 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PIK3CA与PIK3CB同时高表达、淋巴结转移、MDR-1阳性、GST-π阳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PIK3CA (+) PIK3CB (+)、淋巴结转移、MDR-1、GST-π是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耐药细胞沉默PIK3CA、PIK3CB后,MDR-1表达明显降低(P<0.05);耐药细胞的增殖明显降低;transwell实验显示,沉默PIK3CA、PIK3CB,耐药细胞侵袭能力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沉默PIK3CA. PIK3CB,肿瘤细胞的克隆能力明显降低(P<0.05),CCK-8药物敏感实验发现,大肠癌细胞敲除突变的PIK3CA、PIK3CB基因后,肿瘤细胞对吉非替尼、5-FU的耐药能力均明显减弱。结论1、PIK3CA、PIK3CB、淋巴结转移、MDR-1、GST-π是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检测PIK3CA、PIK3CB对临床合理地选择化疗药物、初步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PIK3CA、PIK3CB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与大肠癌的多药耐药密切相关。3、沉默大肠癌耐药细胞中的PIK3CA、PIK3CB,其增殖明显降低、凋亡明显增多,并可抑制其侵袭和克隆能力,PIK3CA、PIK3CB可能成为抑制肿瘤的新靶点。4、沉默PIK3CA、PIK3CB可提高大肠癌耐药细胞株对吉非替尼及5-FU的敏感性,减少药物浓度,达到最好治疗效果,推测PIK3CA、PIK3CB可成为逆转大肠癌耐药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